宁河贝壳堤宁河县境内发现的几处由古海贝壳堆积形成的长堤(或称“岑子”、“坨”、堼”)是由各种海生介壳动物的残骸组成的。其中最多的是蛤和蚶,还有蛏、螺、蜗牛、扇贝等。这些“岑”、“坨”、“堼”一般高出平地1—2米,长数万米至10多公里,宽20多米至100多米。各岗“堤”走向多与现代海岸走向大体相同,若断若续,是海岸线和宁河县的陆地向海洋伸展的标志。县境内贝壳堤较为明显的有4道,均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形成时间距今700—4000年左右。第一道在大龙湾、史庄、姜庄、东己坨、后大安、高景庄、田庄坨、张子铺一线,约形成于4000年以前。第二道,从赵温庄、造甲城、西塘坨、俵口、马安子、苗枣、小茄庄一线,约形成于距今3000—4000年之间;第三道,由永定新河,经南淮淀、北淮淀、小八亩坨、南涧沽、董庄、芦台一线,大约形成于距今2000年前;第四道,本县东南一线,约形成于距今700年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