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孰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孰与

孰与

一种凝固结构。由疑问代词“孰”和介词“与”结合而成,表示比较和选择,一般用于选择疑问句。用法有:
❶在单句中表示比较,可译作“和……比,哪个(谁)……”。如《战a国策· 齐策》:“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我孰与皇帝贤?”《史记·淮阴侯列传》:“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有时比较的内容隐而不提,在译成现代汉语时应补出来。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被省略的比较的内容是“凶”。《战国策·齐策》:“救赵孰与勿救?”被省略的比较的内容是“善”。
❷在复句中表示选择,一般用在后一分句前,指出选择的重点,可译作“哪如”或“哪能比得上”。如《荀子·天论》:“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诸葛亮《后出师表》:“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 奈何   孰若 ☛

孰与shú yǔ

一、由表示疑问的代词“孰”和连词“与”组成。表示比较。可译为“和……谁……”(2)。《邹忌讽齐王纳谏》: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和城北徐公谁长得漂亮?《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孰与徐公美? ——我和徐公谁漂亮。
二、由表示反诘的副词“孰”和动词“与”组成。起连接分句的作用。表示在比较两件事中进行选择。可译为“哪如”、“哪里比得上”(2)。《诸葛亮后出师表》: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只是坐等灭亡,哪如去讨伐它呢?《辨奸论》: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 ——那迂阔难以知道的,变化不能测度的,哪里比得上天地阴阳的事?

孰与

比较人物的高下或事情的得失。《邹忌讽齐王纳谏》:“我~城北徐公美?”《廉颇蔺相如列传》:“公之视廉将军~秦王?”

表示选择

表示选择

或(或者;或是;或则;或乃;或诸) 抑(抑或;抑是) 要(要就;要不;要不然) 即(非此~彼) 其(亡其) 将(亡将) 如 且 耶 还(还是) 讵 欤 唯复意者
表示比较选择:要么 要不 要末 要就要是 孰若 孰如 孰与 莫如 不若 莫若 与其
表示比较后选取的一面:憗 愿(情~) 愿 还是 乍可
表示只有这样选择:只好 只有 只得 只可 不得不
表示比较权衡后的选择:宁(宁愿;宁可;宁肯;无宁;勿宁;毋宁)

☚ 选择   择人 ☛

比较

比较

比(比次;比校;比拟;比量;比例;比类;比匹;打比;对比) 较(较量;计较;辜较) 方(方比) 订 讲 谕 拟 吡 等(等量) 均 侔 照 校 视 类 差(~可告慰) 棿(棿拟) 衡 形 相况 角量
表示比较:于(高~;小~) 要(他~好些) 莫(~过于) 来(天~大) 有(他~他哥高) 何与 孰与 孰若
 表示正反比较:与否(成功~)
相互比较:项背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况互相比较:对比
进行比较和推测:比度
收集比较:集比
选择比较:论比
排列比较:贯比
考查比较:比(比次) 考较 考校 程量稽合
 考校武力:校武
研究比较:商较 商校 商敌
比照,比较:订况
对照比较:对勘
权衡,比较:称 权县 诠较
评论比较:评点
竞争比较:角较
向高处比较:攀比 攀引
私自比拟:窃比
详细比较:详较
(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事物辨别异同或高下:比较

另见:辨别 衡量 对照 事物 差异 好坏

☚ 比较   对照 ☛
0000891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0:4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