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孩子剧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孩子剧团 孩子剧团1937年9月3日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与支持下,以上海沪东临青中学的孩子歌咏队为基础,吸收难民收容所歌咏队成员及流落在难民收容所的部分中小学生组成。剧团共有团员二十二人,年龄从六、七岁至十九岁不等。干事会成员有吴新稼(团长兼干事长) 、许立明、傅承谟,张宗元、张莺、罗真理等。剧团成立时公开宣布: “以我们所有的力量,团结起来,以过去所爱好的工作来为国家服务, 为民族尽力。”并制定公约和生活,学习、工作制度。剧团成立后即采用唱歌和戏剧的形式到各难民收容所和中小学校进行抗日宣传。上海沦陷后,改以“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孩子剧团”的名义分批于同年11月离开上海, 于1938年初抵达武汉。同年2月9日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为欢迎孩子们举行欢迎大会,周恩来、叶剑英、郭沫若、邓颖超等参加。2月中旬孩子剧团举行公演。剧目有《卖梨膏糖》、《团结起来》、《帮助咱们的游击队》、哑剧《不愿做奴隶的孩子们》等剧。《新华日报》还出了特刊。不久,孩子剧团由第三厅收编后,即随撤离武汉,经长沙、衡山、桂林、贵阳转赴重庆,沿途积极进行抗日宣传活动,队伍不断壮大。在桂林时长沙儿童剧团并入,团员增至六十人。1939年1月初抵达重庆。剧团分成两队曾于1938年、1940年先后分赴川东、川西宣传抗日。演出了多幕剧《抗战儿童》、《小三子》和独幕剧《复仇》、《捉汉奸》、《壮丁》、《卖梨膏糖》等。孩子剧团除演出外,在重庆还出版过七期《抗战儿童》。剧团在重庆上演暴露国民党统治区办的儿童教养院的黑暗腐败的四幕儿童剧《乐园进行曲》 (石凌鹤编),曾遭受国民党当局的阻挠。稍后又演出石凌鹤为他们编导的以反投降、反倒退、反分裂、反独裁为主题的六幕讽刺剧《猴儿大王》。尚未开演即遭到国民党当局的禁演,几经周折之后,才得以演出。这以后,国民党日益加紧对孩子剧团的迫害。1942年9月以改组为名,撤换了剧团的领导骨干,派三青团和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的教官来接管,孩子剧团就此被取缔了。孩子剧团对启发、动员和组织少年儿童起来抗日和争民主的斗争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培养出不少经过严峻考验的戏剧人才。 ☚ 上海救亡演剧队 抗战剧团 ☛ 孩子剧团 孩子剧团全称山东胶东青年抗日救国联合会孩子剧团。1939年8月建立,隶属中共胶东特委。该团成员以中共胶东特委青年部武装少年先锋队为基础建立。王顾明为首任团长,滕忠勤(沈亚学)任副团长。演员多为十三、四岁的孩子。主要以歌舞、秧歌剧、小歌剧、话剧艺术形式演出,活动在山东半岛北部。1942年1月改编为大众剧团。王顾明任团长、向枚任副团长,滕吉俊任指导员,创作演出的《暴风雨之歌》(高洁编剧)、《十月之歌》(陈志昂创作)、《夜里》(独幕话剧、包干夫编剧)影响较为广泛。1942年日本侵略军大扫荡,剧团奉命解散。部分人员编入前线剧团。主要演员有李萍,于学文、木列尔、丁宁等。 ☚ 姚官庄陶埙 班堂戏 ☛ 孩子剧团 孩子剧团抗日战争时期由上海一部分失学和失去家庭的少年儿童组成的文艺团体。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组成。加入上海戏剧界救亡团体。曾在各地开展抗日救亡演出宣传活动,颇有影响。上海沦陷后,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精心组织安排下,部分团员撤到武汉。这部分团员中最大的18岁,最小的只有8岁。该团于1938年1月到达武汉后隶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在周恩来、郭沫若、田汉、洪深等人的指导下,保护下,大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影响很大。1941年皖南事变后,因演出节目中有揭露国民党黑暗统治的《乐园进行曲》、《猴山大王》等剧目而不相容,于1942年9月被国民党强行解散。 ☚ 陕北新华广播电台 热血日报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