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②我哉?”(《论语·述而》二) 注释 ①识:志,铭记,把学过的知识默记着。②何有于:有何于。 【译文】 孔子说:“把学过的知识默记着,学习没有厌烦的时候,教育人没有疲倦的时候,我还有什么吗?” 感悟 “我还有什么没有尽心做到呢?”一个教师如果能经常这样设问自己,那他(她)就很有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厌:满足。诲:教诲。倦:疲倦。刻苦学习永不满足,教诲别人永不疲倦。《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例】叔衡同志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他的诲人似乎摆着正经面孔,而又不摆着正经面孔,似乎他向你请益,而实则你就在他的陶熔中。(《谢觉哉日记》)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xue er bu yan hui ren bu juanbe insatiable in learning and tireless in teaching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be insatiable in learning,be tireless in teaching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关于教师心理品质的观点。出自《论语·述而》。意为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主张教师必须不断努力学习,在教导培养学生时要不厌其烦。 ☚ 愤启悱发 习与智长,化与心成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xué ér bù yàn, huì rén bù juàn自己学习不满足,教导别人不厌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厌: 同“餍”,饱,满足。刻苦学习永不满足,教诲别人永不倦怠。指自学要虚心,教人要耐心。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例] 事之能独见,先睹之效,然犹~。童冠自远方而集者,盖千余人。夫水盈而流,德交而形。(汉·蔡邕《彭城姜伯淮碑》)|博而约之,所以为精也,精则一,一则中。孔子“~”,其斯而已矣。(明·冯从吾《示临清学诸生》)|孔子说:“~。”真是过来人阅历之谈。因为必定要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否则年年照样画葫芦,我却觉得有十分的枯燥。(陶行知《教学合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