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健康教育
以健康为中心的教育,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保护身心健康,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这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卫生和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移风易俗具有深远的意义。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❶个人清洁卫生:着重养成勤剪指甲勤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用自己的茶杯和毛巾、手帕,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纸屑,不玩不卫生的游戏等个人清洁卫生习惯。
❷生活习惯:养成按时作息,早睡早起,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和娱乐活动等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坐、立、行的正确姿势。
❸饮食卫生:教育学生懂得合理、平衡的膳食是维护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养成饭前洗手、定时定量进食、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少吃零食、不饮生水、不吃不洁食物等良好的饮食习惯。
❹用眼卫生:读书、写字姿势要端正,眼书保持1尺距离,不躺着看书,不在走路或坐车时看书,不在光线过强或过弱的地方看书写字。
❺预防疾病:按时进行预防接种。注意口腔卫生。预防沙眼、脊柱弯曲、扁平足、蛔虫症、感冒、中暑、冻伤、外伤等常见病。
❻青春期的卫生和性教育:对各年龄的学生进行性教育,包括对正处于性发育时期的学生进行青春期卫生教育,是保证学生性生理、性心理和社会适应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如,让学生懂得月经、遗精等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对男女学生的青春期生理卫生的各个方面进行指导,为她(他)们排扰解惑;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异性,正确对待自己,自尊自爱,确立男女学生之间真诚、友爱、互敬、互助的行为准则。
❼心理卫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包括健康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协调的行为、适度的反应、正常的人际关系等,克服认识上的绝对化和片面性,防止情感上的偏激或冷漠以及意志上的薄弱或顽固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