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惯xuexi xiguan
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好的学习习惯不是学生自然而然就形成的,是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训练密切相关的。为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师应着意培养、训练,从而使学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学习习惯。
读书的习惯。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如观察自然、社会实践、阅读方法,听取讲解等等,其中从书本上获得知识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学生除了阅读掌握教科书上的知识内容外,还应自觉地阅读有关的课外参考书,扩大知识面。教师有责任指定有关书目。
勤于观察的习惯。观察是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观察力强调的不是看到了什么,更为重要的是看出了什么。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和发展其观察力,正是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首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的精确程度。只有精确地观察,才能看出什么。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对出现在自己面前的事物,先是观察其大体,进而观察其细节,再和类似的事物比较,并用确切的语言表述出来。
思维的习惯。观察和思维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学生应具有边观察边思索的习惯。观察时不仅要打开眼睛(感官)这个窗户,还应该同时打开心灵(思维)的窗户,就观察而观察是毫无意义的。观察是思维的基础,而积极思维又指导观察,使之深化。
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对于事物乐于思索是很重要的学习习惯。一切真知灼见都是积极思维的结果,而勤于思索的习惯、善于思索的能力是和教育训练有极大关系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要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教师只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各科教学中,教师还应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语词是思维的直接素材,语言的笨拙、混乱,反映了思维的笨拙和混乱。为此,在教学中应通过各种途径、方式使学生有更多的口头表达锻炼的机会,如作业、考试中的文字题等。
善于提问的习惯。这实际上是思维习惯的另一个方面。发现问题、提出异议,正说明是经过思维的结果。善于找疑点、提出问题也是学生学习深化的方法,可使学习获得更深刻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在必要时要给予鼓励,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注意听讲的习惯。注意听教师讲课也是提高学习质量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学生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往往与教师教学水平差,语言呆板,缺乏艺术性有关。因此,教师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是维持学生注意的重要方面。教师还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从而使学生产生达到目的的需要,并进而为满足需要而产生渴望,这是保持学生注意的重要条件。此外,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交替,进行教学,尽量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因素。
除了上述学习习惯以外,还有其他一些习惯,都很利于提高学习质量,如:学生自学的习惯。但是,任何一种学习习惯都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的训练与培养是分不开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学习习惯xuexi xiguan
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巩固起来,并转化为需要的有关学习方面的自动化行为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幼儿智育的任务之一。怎样培养学习习惯呢?
❶学习时能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注意力,有较强的坚持性;
❷上课时能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述,积极思维;
❸善于思考,爱动脑筋想问题;
❹克服困难,不半途而废,发挥独立性和主动性,坚持完成学习任务;
❺有正确的看书、握笔姿势。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顺利进行学习的保证。家长和教师应当从强化有意注意入手,帮助儿童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项工作的要点是:
❶激发并满足儿童的求知欲,这是儿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在推动力。
❷通过意志努力,反复进行,使习惯成自然。
❸从儿童的实际水平出发,用循循善诱的方法逐步提高学习要求。
❹对儿童严格要求,要根据儿童在生活中的表现随时给予奖(口头表扬,物质奖励等)罚(如取消参加游戏的权利),要以奖励为主。
❺通过有意练习,帮助儿童改正坏习惯,这样,才有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