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孟子的教育思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孟子的教育思想 孟子的教育思想mengzi de jiaoju sixiang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省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孟子幼年丧父,母亲为改善其教育环境曾三迁其居。他曾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自称为孔子的私淑弟子,并周游列国,宣扬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思想。时天下大乱,“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孟子的游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终不见用。孟子晚年退而著书讲学,“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 孔子的教育思想 荀子的教育思想 ☛ 孟子的教育思想 孟子的教育思想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邹县)人。曾受业于子思之门人,是孔子的几传弟子。他以性善论作为其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认为“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认为仁、义、礼、智四个“善端”“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教育的作用就在于使人发现并扩充这些“善端”。孟子主张行仁政,因此必须辅以“善教”,“善教得民心”。教育的目的在于“申之以孝悌之义”,“明人伦”:“教人以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培养“明人伦”的君子或大丈夫。孟子重视道德教育,提出了一系列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1)寡欲养气:“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寡欲,虽有不存者寡矣”。(2)反求诸己:“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3)改过迁善:“无耻之耻,无耻矣,”“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要“好善”、“为善”、“与人为善”。(4)意志锻炼:“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在教学方法上主张:(1)因材施教:“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丈者”。(2)启发主动:“引而不发,跃如也”。(3)深造自得:“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也”。(4)循序渐进:“盈科而后进”,“其进锐者其退速”,“拔苗助长”“非徒无益,而又害之”。(5)专心有恒:学习“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有为者辟(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如弃井也”。(6)重思存疑:“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尽信书不如无书”。(7)由博返约:“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之”。孟子的教育活动和主张主要反映在他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编的《孟子》一书中。 ☚ 孟母三迁 契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