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孝Xiào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获鹿、湖北之武昌、山西之临汾及吕梁地区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❶郑樵注云: “姜姓。齐孝公支孙之后也。” 以谥为氏。孝公乃桓公小白之子,则此当系出姜姓。
❷或系出嬴姓,《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注引《风俗通》 云: “秦孝公后”; 《姓氏词典》 据 《姓孝》亦注: “源于嬴姓,秦孝公后。”秦孝公、战国时秦献公之子。
宋代有孝发,青州知州; 明代有孝廉,鸡泽县丞。

孝xiào

❶善事父母。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忠臣孝子,烈士貞女。”
❷謚號。見“孝公”。又漢強調以孝立國,故於皇帝謚號前加孝字。見“孝平”、“孝武”等。
❸孝子。省稱孝。班固《幽通賦》:“戎女烈而喪孝兮,伯徂歸於龍虎。”孝,指晉太子申生。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殁,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学而》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襄仲如齐纳币,礼也。凡君即位,好舅甥,修昏姻。娶元妃以奉粢盛,孝也。孝,礼之始也。
 

《左传·文公二年》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曾子曰:“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服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灾及于亲,敢不敬乎?亨孰膻芗,尝而荐之,非孝也。养也,君子之所谓孝也者。”
 众之本。教曰孝,其行曰养,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也。安为难,安可能也。卒为难,父母既殁,慎行其身,不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矣。仁者仁此者也;礼者履此者也;义者宜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强者强此者也。乐自顺此生,刑自反此作。曾子曰:“夫孝,置之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劳,大孝不匮。思慈爱亡劳,可谓用力矣;尊仁安义,可谓用劳矣;博施备物,可谓不匮矣。……”
 

《礼记·祭义》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孝经·开宗明义》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孝经·天子》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礼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
 

《孝经·诸侯》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
 

《孝经·卿大夫》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
 

《孝经·士》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及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孝经·庶人》

孝xiào

❶善事父母为孝。《小雅·六月》六章:“侯谁在矣,张仲孝友。”毛《传》:“侯,维也。张仲,贤臣也。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使文武之臣征伐,使孝友之臣处内。”
❷善事父母的人。《大雅·卷阿》五章:“有冯有翼,有孝有德,以引以翼。”朱熹《集传》:“冯,谓可为依者;翼,谓可为辅者;孝,谓事亲者;德,谓得于己者;引,导其前也;翼,相其左右也。”
❸祭献。《小雅·天保》四章:“吉蠲为,是用孝享。”毛《传》:“吉,善;蠲,洁也。 , 酒食也。 享, 献也。”郑《笺》: “谓将祭祀也。”王先谦《集疏》:“祭先人,故曰孝享。”《小雅·楚茨》四章:“芬孝祀,神嗜饮食。”郑《笺》:“苾苾芬芬,有馨香矣。女之以孝敬享祀也,神乃歆嗜女之饮食。”《周颂·载见》一章:“率见昭考,以孝以享。”毛《传》:“昭考,武王。享,献也。”孝、享,均有祭献之义。
❹美德。《大雅·文王有声》三章: “匪棘其欲,遹追来王。”郑《笺》:“棘,急;来,勤也。此非以急成从己之欲,欲广都邑,乃述追王季勤孝之行,进其业也。”朱熹《集传》:“言文王营丰邑之城,因旧沟为限而筑之,其作邑居,亦称其城而不侈大,皆非急成己之所欲也,特追先人之志,而来致其孝也。” 王引之《经义述闻》:“来,往也。孝者,美德之通称,非为孝弟之孝也。前世之美德,故为往孝。”
❺效法,继承。《大雅·下武》三章:“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朱熹《集传》:“则,法也。言武王所以能成王者之信,而为四方之法者,以其长言孝思而不忘,是以其孝可为法耳。”《中庸》: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鲁颂·泮水》四章:“靡有不孝,自求伊祜。”郑《笺》:“祜,福也。国人无不效法之者。”王引之《经义述闻》:“孝,本作‘𡥈’。《说文》:‘𡥈,效也。从子爻声。’靡有不孝,谓僖公无事不孝法其祖,非谓国人效僖公也。”

☚ 赤   孝子 ☛

读音x·iao(ˋ),为iao韵目,属ao—iao韵部。呼教切,去,效韵。
❶孝顺。
❷丧服;孝服;孝衣。
❸姓。

上一条: "> 下一条:

[xiao] xaob.
孝服 [xiao fu] xaob yid.
孝歌 [xiao ge] sead niand.
孝顺 [xiao shun] xaobshenb.
孝子 [xiao zi] deb mlas.

孝《广韵》呼教·效;hào‖xiào

❶孝顺;敬老:伊对𪜷老爸真有~yī duì yīn lâobē zīn wû hào(他对他的父亲很孝顺)
❍ △在生有~,较好死了哭zâi sīng wûhào,kāh hǒ sǐliǎo kào (生前孝顺胜过死后哭)。《左传·隐公三年》:“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汉书·贾山传》:“故以天子之尊,尊養三老,視孝也。”
❷祭祀、上供:~三牲hào sāmsīng(用三牲祭供)。《虞司·寇壶》:“虞辭寇白吹乍(作)寶壺,用亯用孝。”《论语·泰伯》:“子曰:‘禹,吾无间然矣。 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盡力乎溝洫。’”《史记·夏本记》:“禹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費于溝淢。”

◇ hào吃(带厌恶意):~赫久~饱hào hiāh gǔ hào bbuêbǎ(吃了那么久还吃不饱)
❍ 紧去~孤gǐn kì hàogoō(快去吃)。

ㄒㄧㄠˋxiào2492见「孝布」、「孝白」、「孝妇」、「孝呆」、「孝男」、「孝尾」、「孝纯」、「孝帖」、「孝帕」、「孝鱼」、「孝单」、「孝衫」、「孝带」、「孝养」、「孝索」、「孝家」、「孝袍」、「孝盔」、「孝堂」、「孝兜」、「孝婆」、「孝绳」、「孝敬」、「孝棒」、「孝棍」、「孝歌」、孝􉃏孝􉃏、「孝箍」、「孝儿妇」、「孝子杖」、「孝子拐」、「孝子棍」、「孝子崽」、「孝头𢄼」、「孝竹棍」、「孝杖棍」、「孝男面」、「孝男客」、「孝帕子」、「孝挂子」、「孝顺儿」、「孝顺竹」、「孝顺花」、「孝顺棒」、「孝袍子」、「孝铲子」、「孝棍儿」、「孝棍子」、「孝搭头」、「孝帽布」、「孝褂子」、「孝箍儿」、「孝箍子」、「孝戴子」、「孝子盆子」、「孝妇老婆」、「孝顺毛儿」、「孝顺起头」

〈隐〉清末以来中原地区江湖诸行指数目九。亦作“满、艾、连”。参“柳、月、汪、栽、中、神、星、张、满、足”。

孝xiào

❶孝顺
 △ 尽一份~心。
❷姓。

❶尽心奉养并顺从父母:~子︱~顺︱~敬︱~悌(ti)︱忠~︱尽~。
❷旧时居丧的事:~衣︱~服︱~幔(man)︱吊~︱守~︱谢~。
❸丧服:穿~︱戴~︱挂~︱带~︱重(zhong)~。

孝xiào

❶ 孝顺:孝道︱孝子孝孙。
❷ 在尊长死后的一定时期内,后辈遵守的穿戴孝衣、不参加娱乐等用以表示哀悼的礼俗:守孝︱孝满。
❸ 居丧期间穿的衣服:披麻戴孝。
❹ 姓。

孝xiào

对父母体贴照顾。《七谏·初放》:“申生孝而被殃。”

孝xiao

孝道 孝服 孝敬 孝廉 孝幔1 孝鸟 孝女 孝顺 孝弟(ti) 孝心 孝行(xing) 孝衣 孝友 孝子 穿孝 带孝 吊孝 挂孝 热孝 守孝 脱孝 谢孝2 忠孝 重(zhong)孝3 孝子贤孙 忠孝两全

孝xiào

❶孝顺:如今当今贴体万人之心,世上至大莫如~字。(十六·331)我养了这个不肖的孽障,已不~;教训他一番,又有众人护持。(三三·759)
❷尊长死后在一定时期内服丧的礼俗:若是老太太归西去了,他横竖还有三年的~呢。(四六·1065)亲大爷的~才五七,侄儿娶亲,这个礼我竟不知道。(六八·1668)


孝xiào

丧服:等侄儿脱了~,出去托人细细的缉访,少不得弄出来的。(一一二·1420)

善父母爲孝。《周禮·地官·大司徒》: “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二曰六行: 孝、友、睦、姻、任、恤。” 鄭玄注: “善於父母爲孝。” 《周禮·春官·大司樂》: “以樂德教國子: 中、和、祇、庸、孝、友。” 鄭玄注: “善父母曰孝。”《儀禮·士冠禮》: “始加元服,兄弟具來,孝友時格,永乃保之。”鄭玄注: “善父母爲孝,善兄弟爲友。”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喪服 > 孝
孝  xiào

居喪的喪服,孝服。《水滸傳》第二十五回:“原來這婆娘自從藥死了武大,那裏肯帶孝。”《儒林外史》第六回:“趙氏穿着重孝,出來拜謝。”《紅樓夢》第一百一十回:“獨看到寳釵渾身掛孝,那一種雅致,比尋常穿顏色時更自不同。”

孝xiào

旧时中原江湖社会谓数目九。

逆;孝、忠

○逆nì

(动)不孝,不忠:大~不道|忤~不孝|贼臣~子。

●孝xiào

(动)孝顺:不忠不~|~敬|~心|~道|~子贤孙|事亲慈~|父慈子~| 忠~节义。

●忠zhōng

(形)忠诚:~臣|~心|~烈|~贞 |~义|尽~|效~|~肝义胆|精~报国|~孝两全|~贞不二|~贞不渝|~臣孝子|赤胆~心|~于祖国。

孝xiào

〖名词〗
一、旧谓善事父母,是封建伦理观念之一(17)。《齐国佐不辱命》:且是以不孝令也。——这是拿不孝来号令诸侯呀。《伯夷列传》: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 ——父亲死了不埋葬,就去大动刀枪,能说是孝吗?《祭十二郎文》: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我]不孝顺不慈爱,不能和你互相照顾着生活。
二、指秦孝公。战国时秦国国君。名渠梁。公元前361年—前338年在位(1)。《秦楚之际月表》: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秦献公、秦孝公以后,逐渐侵食六国土地。

孝xiào

❶ 孝顺,尽心奉养和服侍父母。《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弟:悌,弟弟敬爱兄长。)《齐桓晋文之事》:“申之以~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白:同“斑白”,头发花白。)
❷ 居丧。蔡邕《陈政要七事疏》:“东郡有盗人妻者亡在~中,本县追捕,乃伏其辜。”《红楼梦》第七十六回:“我倒也忘了~未满,可怜你公公已死了二年多了。”
❸ 享祀鬼神。《史记·夏本纪》:“(禹)薄衣食,致~于鬼神。”

*xiao

D0A2
❶善待父母:~子贤孙/~心/~敬老人。
❷旧时尊长死后在一段时期内遵守的礼俗:守~/居~。
❸丧服:~服/带~。

丧服

丧服

孝(孝衣;孝服;重~;披麻带~)缞(缞服;缞绖;缞麻;缞帻) 税(税服;闻丧而~) 絻 缟素 苴麻 缌麻 缟衣 素衣 斋衣 惨服 艰服 凶服 制服 斋服 功服 素服
丧服,丧衣丧冠:衰冠
女子丧装:发笄
古代贵族居丧所穿的纯素布衣:长衣
古代帝后诸侯王的殓服:玉匣珠襦 珠襦玉柙 珠襦玉匣
麻布丧服:麻(麻衣;衰麻;身~着孝) 衰(衰衣;衰服;衰麻;衰绖)
细麻布制的孝服:锡衰 锡麻
用鲜艳衣料作的丧服:鲜衣凶服
最重的孝服:隆服
丧服中最重的一种:衰斩
丧服不缉边:

☚ 朝服   护体物 ☛

孝顺

孝顺

孝 慈良 蒸蒸
孝顺的德性:孝性
孝养父母的准则:孝道 遗羹
 最大的孝道:达孝
尽孝道:继养
 克尽孝道之典:黄香扇枕
 竭尽孝道:尽孝
孝顺父母亲:顺亲 陆氏橘
 孝顺父母的诚心:孝情
奉养父母能顺从其意志:养志
贤惠孝顺:贤孝
 贤淑孝顺:淑孝
仁爱孝顺:仁孝
敬慎孝顺:谨孝
子女孝顺,使父母愉快,常有笑容:养色
十分孝顺:笃孝
 为母担忧,十分孝顺:伯俞泣杖
旧时提倡的子女受父母责打时应有的孝顺态度:小受大走
(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孝顺)

☚ 孝敬父母   孝行 ☛

丧葬物

丧葬物

含于死者口中的珠玉:琀 含 唅
给死者覆面的巾帕:幎目
国君死后小敛时用于裹尸的锦囊:锦冒
丧葬用的器物:凶器
殉葬用的器物:冥器 明器 盟器
墓葬的冥器:
随葬品:鬼器
古随葬品:冥具 明器 冥器
殉葬的钱币:瘗钱
古代陪葬用的陶制偶人:陶俑 陶人
贵重的随葬物:金碗玉鱼 金凫银雁 银雁金凫 珠凫玉雁
古代丧服所用的麻带:绖(首~;腰绖)
送葬时亲属用的孝杖:哭丧棒
悼念时穿的丧服或佩戴的布或纱:孝(披~;带~) 纱(黑纱)

☚ 丧葬具   装殓死人的衣 ☛

祭祀

祭祀

祭(享祭;祀祭;供祭) 祀(修祀;奉祀;飨祀;享祀;酹祀;血祀;赛祀;登祀;孝祀;馨祀) 祠(祠祀;祠祭;奉祠;祷祠) 禋(禋祀;禋祠;蒸禋) 祻 载 觐秩 孝 供(供给;~佛;上~) 庙 昭事 奉尝 蒸尝 尝禘 荐享 边俎 牲馈 鼎鬯 烝礿 烝享 烝尝
敬称祭祀:奉祭
对重大祭祀的美称:明祀
供奉,祭祀:奉祭 奉祀
开始祭祀:肇禋
斋戒祭祀:斋祠 斋祭
陪从祭祀:侍祠 陪祀
归去祭祀:归祭 还祭
天子下旨祭臣下:谕祭
为报功德而祭祀:飨报
为消除邪恶灾异而祭祀:祛禳
旧时船家出航前祭祀以求一路顺风:讨顺风
重新祭祀:重祭 再祭
连续祭祀:
普遍祭祀:遍祭 遍祀
诚心祭祀:洁祀
祭祀在于虔诚,而不在于祭品的好坏:潢潦可荐
祭祀隆重:丰祀
滥施祭祀:黩祭 黩祀
(旧俗备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祭祀)

另见:信徒 祭台 摆放 供奉 祭献 祭品 祭器 行礼 虔诚 祈求 神灵 保佑

☚ 祭祀   各种祭祀 ☛

丧事

丧事

白(白事) 惨恤 惨悼 凶闵 大事 后事(料理~) 凶事 凶功凶丧
跟死了人有关的事:丧(丧纪;发~;治~)
丧葬事务:
办理丧事,埋葬死人等事情:丧葬
丧事与疾病:丧病
父母的丧事:私艰 家艰
父亲的丧事:父艰 父忧
母亲的丧事:母艰 母忧 内艰 内忧
帝后或国家元首的丧事:国丧
居丧的事:孝(守~;吊~;谢~)
忧患凶丧的事:闵凶
(人死后处置遗体、进行悼念活动等事:丧事)

另见:丧亲 治丧 哀悼

☚ 人生的各种遭遇和感受   案件 ☛

居丧

居丧

孝(居孝;守孝) 忧(忧服;宅忧;居忧) 居艰 在苫 苫块 苴麻 苴绖 衰絰 读礼 持服
居亲丧:草土
 居父母之丧:宁(守宁) 忧艰 忧棘
帝王居丧:谅阴 亮阴 谅暗 梁暗
穿孝服居丧:行服
皇帝死后停止举乐:遏密
居丧期间:制中
 居父母丧之期:忧纪
居丧哀毁不能危及生命:毁不灭性 毁不危身
居丧过分悲伤,身体消瘦,极度虚弱,以致危及性命:毁形灭性
(在一定期内,停止娱乐和交际:居丧)

☚ 丧俗   埋葬 ☛

孝xiào

呼教切,去效。
❶祭,祭祀。《史记·夏本纪》:“[禹]薄衣食,致~于鬼神。”
❷孝顺,孝敬。《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谥号。君主与大臣之美谥。《逸周书·谥法》曰: “五宗 (五世之宗) 安之曰孝,协时肇享曰孝,秉德不回 (逆) 曰孝,大虑行节曰孝。”蔡邕《独断·帝谥》 曰: “慈惠爱亲曰孝。” 苏洵 《谥法》曰:“能养能恭曰孝,继志成事曰孝,斡蛊用誉曰孝。”郑樵 《通志·谥略》 把 “孝” 列为上谥。历朝谥“孝” 的君主有周孝王、燕孝公、赵孝成王、秦孝公等等。

☚ 坚   惠 ☛

儒家伦理范畴。指养亲、尊亲、承继祖先的思想和行为。《论语·学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礼记·祭仪》:“君子之所谓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孟子·万章上》:“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参见“哲学”中的“孝”。

孝xiào

❶孝顺。如:孝心,孝子,尽孝。
❷尊长死后在一定时间内遵守的礼俗。如:守孝。
❸丧服。如:带孝。
❹姓。

儒家基本的伦理观念之一。主要指子女对父母的养与尊。《孝经》曰:“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论语》以“孝弟”为“仁之本”。(《学而》)孟懿子问孝,孔子曰“无违”;樊迟不解,孔子又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依既定的礼仪,既能养,又尊敬。孟子亦言:“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大孝终身慕父母”。(《孟子·万章上》)“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孟子·离娄上》)故孝敬父母,贵在真心实意。继承父母的遗志,完成先人未竟之业,亦为“孝”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庸》言:“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孝”的作用,更在于维护既存的封建宗法秩序:“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论语·学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同上)由此,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大力提倡孝道,主张以“孝”治天下。唐玄宗还亲自为《孝经》作注,是流传至今的唯一的御注儒家经典。

☚ 贡禹   孝经 ☛

孝xiào

❶ (孝顺) filial piety: 尽 ~ treat one's parents with filial piety
❷ (丧服) mourning: 带 ~ in mourning
❸ (姓氏) a surname: ~ 发 Xiao Fa
◆孝服 mourning (dress); mourning period;
孝敬 show filial respect for; give presents (to one's elders or superiors); piety; moral obligation to look after one's parents [elderly]; 孝幔 curtain hung before a coffin; 孝顺 show filial obedience; filial piety; 孝思不匮 forever filial; 孝悌 filial piety and fraternal duty; 孝悌忠信 loyalty and filial piety; 孝心 love and devotion to one's parents; love toward parents; filial piety; 孝行 filial conduct; 孝衣 mourning dress; 孝子 dutiful son; submissive and obedient son; son in mourning; 孝子节妇 filial sons and virtuous widows [wives]; 孝子贤孙 be filial sons of; filial sons and good [obedient; worthy] grandsons; (be) sons reverent to parents and grandsons dutiful to ancestors; worthy progeny; true son

孝xiao

❶ filial piety
❷ mourning period

filial piety;mourning

filial piety
不~有三,无后为大。There are three major offences against filial piety,of which the worst is have no male heir./尽~ fulfil one’s filial duties/守~ observe mourning/满~ the mourning period is over;go out of mourning

敬事父母。《左传》昭公二十年载,伍尚遵父命归死楚国,说:“奔死免父,孝也。”《史记·楚世家》:“尚之为人,廉,死节,慈孝而仁,闻召而免父,必至,不顾其死。”孝是礼的重要构成因素,《左传》文公二年:“孝,礼之始也。”父母在,敬事之,父母去世,敬享之。《礼记·祭义》:“生则敬养,死则敬享。”

孝xiào

子贤孙

❷ 移为忠|入出悌|忠节义|忠两全

❸ 慈孙

❹ 父慈子|披麻戴

孝,金文作,小篆作
早期銘文从子,考省聲。或是因爲盡孝爲子輩之事,故从子,則 “孝” 也可以理解爲形聲兼會意。“孝” 在早期當含祭祀先祖和孝敬老人二義,二義相因。金文 “孝”或从食,明顯透露 “孝”爲以食祭享先祖或孝敬老人之義。古有習語 “以孝以享”,則 “孝”有以享盡孝之義。銘文或用本義,或通 “考”。提示: 或説 “孝”从老省,而 “老” “考” 本爲一字,“考” 本由 “老” 分化,故説“孝”从老省亦通。“考”又分化出 “孝”,故 “孝”或通 “考”。
楚簡帛文作 ,沿襲古體,略有訛變。秦簡牘文作,古隸典型。參見194.老字條。

孝xiào

会意字,上为“老”(省去“匕”),下为“子”,意为儿子扶着老子。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xiào
哮(咆哮)
jiào
教(教育)
酵(发酵)
相关链接
“教”,也可认为是会意字,由爻、子、攵合成。“爻”是古代算数的筹码。综合起来的意思是教小孩算数。

孝xiào

(7画)

【提示】子,3画,不要把第一、二笔错连成一笔。

*孝xiào

7画 老部 
(1) 尊敬并尽心奉养父母: ~顺|~子|~敬|尽忠尽~。
(2) 旧指在尊长死后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 守~。
(3) 丧服: 穿~|重~。

孝()


孝卣,殷周金文集成5377,殷
□𢦚易(賜)孝□用乍(作)且(祖)丁□父。

祖日庚簋,殷周金文集成3991,西周早期
用笹(世)亯(享)孝。

虘鐘,殷周金文集成88,西周中期
用追孝于己白(伯)。

追簋,殷周金文集成4219,西周中期
用亯(享)孝于歬(前)文人。

史牆盤,殷周金文集成10175,西周中期
隹(唯)辟孝(友)。

叔鄂父簋,殷周金文集成4056,西周晚期
𠀠(其)𡖊(夙)夜用亯(享)孝于皇君。

頌壺,殷周金文集成9731,西周晚期
用追孝𣄨(祈)匄康屯(純)右(祐)。

簋,殷周金文集成3943,西周
用卿(饗)孝。

鄀公平侯鼎,殷周金文集成2771,春秋早期
用追孝于氒皇且(祖)䢅(晨)公。

王子午鼎,殷周金文集成2811,春秋中期或晚期
用亯(享)(以)孝于我皇且(祖)文考。

魯伯悆盨,殷周金文集成4458,春秋
悆𡖊(夙)(興)用(追)孝。

陳𫎒簋蓋, 殷周金文集成4190,戰國早期
用追孝□弔(叔)皇䬦(簋)𨭗(會)。

鄲孝子鼎,殷周金文集成2574,戰國中期
鄲孝子台(以)庚寅之日命(鑄)食鼎鬲。

十四年陳侯午敦,殷周金文集成4646,戰國晚期
(陳)𥎦(侯)午台(以)群者(諸)𥎦(侯)(獻)金乍(作)皇𡚧(妣)孝大妃(祭)器(錞)。

中山王方壺,殷周金文集成9735,戰國晚期
慈孝㝨惠。

郭店楚墓竹簡·語叢一55,戰國
爲孝,此非孝也; 爲弟,此非弟也; 不可爲也,而不可不爲也。

郭店楚墓竹簡·語叢三8,戰國
父孝子𢟪(愛), 非又(有)爲也。

郭店楚墓竹簡·唐虞之道5,戰國
新(親)事且(祖)(廟), 𢼂(教)民孝也。

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102,
戰國至秦
免老告人以爲不孝,謁殺,當三環之不?不當環,亟執勿失。

睡虎地秦墓竹簡·爲吏之道41,戰國至秦
爲人父則兹(慈),爲人子則孝。

張家山漢簡·蓋廬46,西漢
不孝父兄,不敬長傁(叟)者,攻之。

漢印文字徵
孝景園令。

漢印文字徵
郯孝昌。

漢印文字徵
彭孝私印。

司徒袁安碑,東漢
孝和皇帝加元服,詔公爲賓。

池陽令張君殘碑,東漢
寬裕博敏,孝友恭順。

雁門太守鮮于璜碑陽,東漢
孝廉君之孫,從事君之元嗣也。

丘哲墓誌,北魏
高祖孝文皇帝,猥以照重。

元文墓誌,北魏
五歲誦論孝,聲韻清辯,以爲有祖之風焉。

劉懿墓誌,東魏
粵以二年歲在庚申正月庚戌朔廿四日癸酉,葬于肆盧鄉孝義里。
《説文》: “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孝”字最早見商代金文,从“老”省,从“子”,當表 “子”是 “老”傳續,“子”應盡力贍養老人。《尚書·酒誥》 “孝養厥父母”用的就是這種意義。“孝”字从的“老”,隸楷筆畫化,“老”形已不顯,只有 “子”旁一直鮮明可見。戰國齊系文字、楚系文字地域特徵明顯。

☚ 考   毛部 ☛

孝xiào

商代金文从“老”者用手扶小孩“子”。也有老(人)或考(父)义。三字形音义通。西周中期有些孝字用作考字。西周中期以后或省“老”(省“手”)。隶楷以后老(或者)字变形。从老从子也有子扶老(考、父)人义。“孝”旧指对父母无条件地顺从。现指尊敬、奉养父母。引申指居丧的事。转为名词,指丧服。如:戴孝。

孝★常◎常


xiào表意,金文1从老从子,金文2、小篆从老省,从子,老指老人,子指子女,隶定为“孝”。本义表示子女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引申为居丧(旧时尊长死后,晚辈在一定时间内遵守的礼俗)、丧服等。
【辨析】
以“孝”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韵母为iɑo,但声调和声母不同。xiào:哮∣jiào:教、酵∣jiāo:教。

(xiào)

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孝xrəw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 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八篇上)
老人之手搭於孫兒頭上,孫扶祖父表現孝心。

☚ 充   告 ☛
0000056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5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