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孙鼎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共1首 (词)清· 暗渡柳梢春,只栏边、斗鸭今朝先晓。 新绿没篙痕,渔梁外,残雪东风全扫。 鱼鳞渐起,嫩红一点溪桃小。 早有渔榔句引出,来问落英芳草。 春风底事干卿。 把镜里新蛾,无端绉了。 南浦画船横,垂杨岸、已是玉骢嘶到。 蘅皋路渺,江梅青子流莺悄。 料得浣纱溪畔石,后日来时应少。 共1首 (词)清· 淡烟罨柳,微雨催花,深院春早。 燕子飞来,帘卷昼长人悄。 沈水熏炉香渐减,远山眉黛愁难扫。 怕黄昏,便黄昏时节,也难挨到。 盼暝色、高楼初上,铜楼无声,银烛低照。 满架蔷薇,还倚月儿低袅。 曲枕频移眠不稳,罗衾乍展寒犹峭。 甚今宵,数残更,梦儿偏少。 共1首 (词)清· 寸笺寄与,刚算到、隔年离别。 任紫绶情牵,绿尊心醉,冷堕半江飞雪。 一寸柔肠千回转,冷落到、者番花月。 盼春到梅梢,一枝玉瘦,不堪攀折。 凄切,镜鸾羞掩,鬓蝉慵贴。 再休把闲愁,无端触迕,蹙损双蛾翠叶。 春尽鸿归,相思锦字,要与频频细说。 休忘(去)了、明岁东风芳约,杏花时节。 共1首 (词)清· 夹水楼台,峭寒城郭,平林浅蘸如画。 似有还无,欲开仍合。 腻住垂杨无赖。 微雨空濛里,便忘了、踏青挑菜。 酿成十日春阴,牡丹芳意偷解。 迢递板桥西畔,卷一桁碧波,银蒜高挂。 雁趁疏钟,鸦抛残墨,盈望乱山暮霭。 好是愁人也,渐暝入、碧纱窗外。 甚日归来,淡痕扫上眉黛。 共1首 (词)清· 冷萤闪入帘旌暗,梧阶骤雨初歇。 篝香散尽,怀中宛转,旧时圆月。 秦鸾影绝。 剩一角、青缯山活。 问秋风、今生那日,再与片时热。 密密湘东字,翠墨秋毫,素纨愁滑。 郁金未涴,忆针楼晚凉时节。 容易经年,清梦断、桃笙如雪。 更谁禁枕畔络纬,语切切。 共1首 (词)清· 蘅芜梦冷,桃叶歌残,帘前犹唤鹦鹉。 莫道多情,憔悴东风无主。 青春几多怨抑,写鸾弦,一声声苦。 吟不得,正黄昏后也,满庭微雨。 早是凋红损翠,更休检、生绡海棠遗谱。 零落秋花,试与问花无语。 当时翠楼瘦影,化纤云、沈沈遥浦。 剩碧藕,绾情丝、千缕万缕。 共1首 (词)清· 引用典故: 偷珠张华见陆云 春去。 何处? 雨溟濛,深径莺啼乱红。 二十四番花信风。 惺忪。 海棠愁正浓。 遥想翠楼天共远。 肠欲断。 春绪随春换。 两相思。 春不知。 不知。 含情当语谁? 共1首 (词)清· 松月潮声,蕙烟人影,幽兰袅入新词。 流水年芳,缃囊暗换蛛丝。 前身酒病狂中散,论风怀,焦尾方知。 甚吴桐、寸寸冰纹,画壁愁窥。 起来还按湘妃谱,奈神蛟倦舞,锦荐寒欺。 秋老文园,潇潇碧敛梧枝。 春弦只被柔荑误,把几行、金雁差池。 听清商,款款调来,可似年时。 共1首 (词)清· 微雨池塘,无数白莲,开过画桥东去。 杨柳水西,一个风亭,新绿溶溶围住。 鱼浪吹香,更蝉影、藏云深树。 人不到,时闻燕梁双语。 谁念倦容长安,又看遍莺花,匆匆归路。 鞭丝渐晚,人影初晴,湖山暂时留住。 故国潇湘,知老却、几多蘅杜。 凝伫。 又忘了明朝重午。 共1首 (词)清· 风软于绵,荡亭台一水,绿影如烟。 遥看雉场草浅,莺榭花连。 春人未识,试青骢、杨柳堤前。 谁更把、金鱼换酒,玉尊闲款芳年。 回望五云生处,已禁钟初过,万树阴圆。 沈沈凤楼十二,复道高悬。 蓬山事少,但微听、宫漏遥传。 早又是、鸣珂散直,来寻鸥鹭湖边。 共1首 (词)清· 海棠庭榭,看黄昏月上,凉玉微泻。 夺得燕支,獭髓和匀,风容十倍轻冶。 画栏不觉罗裙涴,只怪道、寒添今夜。 滑盈盈、一道苍苔,银砌等闲休下。 瓶窦井华新汲,起来对宝镜,蛾绿新写。 小朵斜簪,秾艳未干,便觉鬟云低亚。 洛妃无语凌波远,见说弄、明珠盈把。 但凭伊、散入花间,莫上相思鲛帕。 共1首 (词)清· 平湖滟潋寒光,浸十里长堤,晶莹如许。 藕花香满,三更画舫,一枝柔橹。 柳汀芦溆外,暗照见、鸳鸯双宿处。 但怪得,隐隐歌声,渐入段家桥路。 罗裳乍倚西风,便忘(去)了湖中,一天秋露。 彩云休散,还愁寂静,白鸥无主。 采菱人去远,尚暗想、凌波前日步。 剩萧瑟、蟹火渔灯,夜深来去。 共1首 (词)清· 春波南浦。 轻尘亭坞,约空烟,荡成柔缕。 一晌青青,不会得、别离情苦。 送斜阳、白门春暮。 紫鞭停处,碧衫凭处。 镇低迷,天涯归路。 泪眼东风,随晓梦、化成飞絮。 更何时、化将愁去。 共1首 (词)清· 雾初收,风未定,烟柳系孤艇。 临水人家,约略倚深径。 峭寒细雨疏篱,绿惜惜处,早扶出、一枝红杏。 问江上,添得几许春潮,镇日没笭箵。 凝碧无情,芳草渡头影。 鹧鸪烟外飞来,一声声唤,正十里、春山人静。 共1首 (词)清· 明月扬州路。 是何人、玉箫低咽,伤心金缕? 司李风流销沈后,一片竹西烟雨。 又瑟瑟、江天迟暮。 绣陌弓腰看不见,上寒潮、淰淰荒江渡。 霜信紧,角声苦。 长堤曾系龙舻处。 数前游、钿筝北里,画船南浦。 十里春波明如镜,照见樊娘眉妩。 恨残照、西风无绪。 旧事芜城重触忤。 袅柔丝、不绾人愁住。 歌板在,忍重诉。 共1首 (词)清· 芳草凄迷天外碧,细雨满城寒食。 怨别惊离,年年心醉,怕见灞桥春色。 清尊强就花前席,自扶起宿酲无力。 一晌牢愁,一春岑寂,惟有燕儿知得。 共1首 (词)清· 幽蛩藓砌,正庭院黄昏,晚凉天气。 落叶西风,吹作满空寒意。 华年半是天涯度,暗思量,旧欢今事。 萧条书剑,凄凉弦管,倦游情味。 黯回首、家园此际。 但千嶂寒烟,都无层次。 耿耿羁怀,说与断鸿应寄。 只愁迢递书难到,更关河、带将离思。 鬓丝凉怯,带围新减,为谁憔悴。 共1首 (词)清· 禁烟时节花飞絮,又一点分来宫炬。 冶春心事低迷处,豆蔻梢头风雨。 渐移了暖红帘幕,又闲了踏青箫鼓。 莺莺燕燕都来诉,无计将伊分付。 共1首 (词)清· 锦帆十(平)幅,牙樯百万,连江滉漾波清。 蜃市乍收,骊宫正满,一轮火齐初晴。 风定暮潮平。 早山楼水阁,齐上华灯。 银甲弹筝,金鱼贳酒唤娉婷。 无端触忤愁生。 自骑羊仙去,碧汉无情。 翠羽暗销,素馨零落,花田一片青青。 往事已消凝,剩几行珠泪,鲛帕盈盈。 那更春江花满,重听蜑歌声。 孙鼎臣 孙鼎臣1819—1859清代辞赋家。字芝房。善化(今湖南长沙市)人。11岁作《西王母赋》,使长者感到惊奇。21岁为内阁中书舍人,后为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深究古今学术政教治乱之所由,论事深切,时不能用。为时事而愤慨,乞假归而筑室深山中,且耕且读以养其母。今存赋18篇,其中律赋《灞桥诗思赋》,颇有情韵。著有《苍筤初集》。 ☚ 阮元 孙承恩 ☛ 孙鼎臣 孙鼎臣1819~1859字子馀,号芝房。长沙人。17岁中举,选授内阁中书。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 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1849年主持贵州乡试。1852年 (咸丰二年) 擢翰林院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其时太平军自广西出湖南,他疏陈筹兵饷、办团练、抵抗太平军,并反对开释作战不力之大臣。不久因言事均不用,知难有为,故请假回湘。此后在籍奉母侍读,致力学术。曾主讲石鼓书院,著有《畚塘刍论》、《河防纪略》等,后汇编成《苍稂集》。 ☚ 孙开华 沈荩 ☛ 孙鼎臣 孙鼎臣1819—1859字子余,号芝房。善化 (今长沙人)。少即聪慧,十一岁作《西王母赋》。道光二十五年 (1845)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官至侍读。以后乞假归,曾主讲城南书院。主要著作有《苍莨词》和《苍莨文集》。王先谦刻的《六家词钞》,其中一家就是孙鼎臣《苍莨词》。其词以 “苍秀”著称。 ☚ 吴敏树 释敬安 ☛ 孙鼎臣 孙鼎臣1819—1859字子余,清末湖南善化县 (今并入长沙县) 人。道光二十二年 (1842年) 以举人考授内阁中书舍人。道光二十五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等职。主要著作有《畚圹刍论》、《河防纪略》,合诗文编为《苍茛四种》。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货币复古主义的鼓吹者。诋毁“商鞅开阡陌,杨炎变两税”使“三代之治,永不可复,为千古罪人”,诅咒“弃粟帛而用银,是古今食货之一大变” (盛康: 《皇朝经世文续编》,《论币一》),极力鼓吹恢复古代食货之制。将务本看作古今国家盛衰治乱的关键,主张效法古代惩商之意,抑制工商,以“驱天下而归于农” (同上书,《论治五》)。从重本抑末观念出发,把矛头集中指向白银,大肆鼓吹废银。认为要重农贵谷,就必须废银。因“农桑之所得者,粟与帛也,而天下之所用者银,银重而谷帛贱” (同上),谷帛贱则农桑轻,所以“银不废,则银与谷争轻重之势,谷不可得而贵。” (同上) 又认为用银非先王之制,为了复古也应该废银。把货币商品向白银推移的原因歪曲为某些封建君主或笼利之臣的主观意愿,称用银“失本末之义,昧轻重之宜,王政之不可行,风俗之不可厚,皆由于此” (同上书,《论币一》),并列举用银十大罪状,将所有封建社会的痼疾和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引起的严重后果,一概归罪于用银。称白银本身是“无用而缓急不足恃”之物,“用之久而穷” (同上书,《论治五》),认为用银为币则货币权旁落,“至用银,而天下之权半操于贾人之手矣”(同上书,《论币一》),主张废银,把货币权夺回到封建君王手中,打击商人的货币积累。认为废银以后,就可以复古食货之制,建立一种“农用粟帛,商用货财,以钱为货,而通谷帛之穷” (同上) 的理想社会。主张借助于君王的行政权力来黜银贵谷,并提出独特的“假道于大钱”的具体措施,即通过铸行不减重的大钱来杀银之势,黜银贵谷,复古代食货之制,并达到解救当时货币危机的目的。上述主张显然是逆历史潮流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 汪士铎 陶煦 ☛ 孙鼎臣1819~1859Sun Dingchenmodern poet and literator.Works:First Collection of Cangliang,etc.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