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孙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孙犁1913—

河北安平人
作家。曾任《晋察冀日报》边区文联编辑记者,中国作协理事,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著有《荷花淀》、《白洋淀纪事》等。
原名:树勋
笔名:力编、土豹、少达、石纺、孙芸夫、纪普、芸夫、芸斋、芸斋主人、余而立、纵耕、林冬苹、春燕、耕堂、耘夫、原平、犁

孙犁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孙犁研究专集 山东师院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编印
1979年9月版346页
论孙犁的文学道路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孙犁研究专集
我的二十四史
夏日访孙犁
冉淮舟
刘金庸房福贤
孙犁
草之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10月版144页
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9月版655页
解放日报1981年2月1日
文学报1981年9月3日,文苑掇英第82
“要抓紧时间多读点书”
文人之业,殆将不死不休乎
我的自传
金荣光
杨中华
孙犁
中国青年报1982年2月11日
天津日报1982年4月15日
长城1979年1期,花城1982年3期,孙犁
文集第5卷第3页
我心中的自洋淀——访作家孙犁
一个作家的足迹——孙犁创作生活片断
孙犁传略
阀豫昌
克明
管蠡
芳草1980年8期
长城1981年2期
散文1981年3、4期,名作欣赏1981年4
孙犁风格浅识
孙犁印象记
孙犁著作简目
扶犁人——记孙犁的生活与创作
我认识的孙犁
孙犁评传
时代塑造作家——论孙犁的道路
尺泽清清———孙犁印象记
我所认识的孙犁
孙犁年表(1—2)
耕耘者的脚印(上、下)——孙犁评传
冯健男
谢大光
冉淮舟
盛英等
马津海
冉淮舟
郭志刚
谢大光
阿凤
傅瑛黄景煜
郭志刚
河北师大学报1982年2期
花城1982年3期
花城1982年3期
当代文学研究丛刊1982年3期
丑小鸭1982年12期
河北学刊1983年2期
新文学论丛1983年2期
萌芽1983年2期
小说林1983年4期
新文学史料1984年3、4期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4期—1985年
3期,当代文学研究参考资料1984年
10—11期
孙犁著作年表
孙犁研究之我见
孙犁
孙犁
孙犁
孙犁
张金池
傅瑛
林曼叔等
蒋心焕朱德发
李立明
津门文学论丛(天津)1985年1期
淮北煤师院学报1985年2期
*中国当代作家小传第112页
中国当代作家小传第65页
*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296页
中国现代作家与作品(上海)第140页,中
国现代作家与作品(沈阳)第51页
孙犁自传 中国现代作家传略(上)第274页
作家——编辑孙犁印象记
稚龄琐记
孙犁与“荷花淀”派
战火中的孙犁
孙犁的编辑生涯
管蠡
孙犁
张又君
刘强刘波同
管蠡
他人集第208页
作家的童年第4辑第41页
作家剪影第244页
作家与冀中第117页
编辑记者一百人第244页

孙犁

孙犁传
为文之道——孙犁印象
孙犁研究的新收获——读传记文学《孙犁》
扶犁执耨一耘夫——《孙犁评传》读后
我见到的孙犁——为《中国文学》而作
战火中的孙犁
第一次当记者
孙犁评传
郭志刚 章无忌
韩映山
黄 欣
罗文华
马献廷
刘 绳等
孙 犁
郭志刚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473页
中国青年报1986年3月7日
文论报1987年5月21日
天津日报1990年8月6日
新港1979年10期
河北文学1981年7期
散文1982年1期
当代文学研究参考资料1984年10、11期,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4期,1985年
1期
孙犁的美学思想
孙犁印象
老孙犁与新孙犁
我观孙犁
孙犁传
孙犁与《光明日报》的笔墨缘
扶犁人——记孙犁
作家孙犁获全国优秀散文(集)荣誉奖
哲 明
赵 玫
滕 云
夏康达
郭志刚等
单三娅
盛 英 李克明
李方诗等主编
文谈1984年5期
文学自由谈1986年2期
天津文学1989年1期
文学自由谈1989年3期
小说家1989年4—6期
名人与光明日报第275页
成功之路第232页
中国人物年鉴(1990)第129页
孙犁

孙犁1913—2002

小说家、散文家。原名树勋。河北安平县人。1936年在白洋淀边一个小学读书。次年参加抗日工作,先后在冀中军区抗战学院、华北联大任教,并从事编辑、记者工作。1941年曾参与编辑大型报告文学集《冀中一日》。1944年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工作和学习,创作了《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文艺界的注目,并形成了“荷花淀派”。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冀中农村从事写作,并参加土改。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天津日报》工作,历任作协天津分会主席,中国作协理事、顾问。著有短篇小说集《采蒲台》《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村歌》,长篇小说《风云初记》,散文集《晚华集》《秀露集》《澹定集》《耕堂杂录》《尺泽集》《陋巷集》《无为集》,文论《文学短论》等。有《孙犁文集》。

☚ 蒋天佐   杨朔 ☛
孙犁

孙犁1913.4.6—

原名孙树勋。笔名有芸夫、林冬苹、纵耕等。河北安平人。在家乡上完小学后,考入保定育德中学,开始在校刊《育德月刊》上发表短篇小说、独幕剧和文学评论文章。1936年到安新县同口镇的小学任教。1938年参加抗日战争,在晋察冀根据地工作,编革命诗抄《海燕之歌》。同时在《冀中导报》副刊上发表《鲁迅论》,又在《红星》杂志发表长篇论文《现实主义文学论》。并先后在冀中抗战学院、华北联大、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在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晋察冀边区文联从事编辑、记者等工作。1941年曾参加《冀中一日》的编选工作。建国后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从1939年开始,写了《邢兰》、《芦花荡》、《荷花淀》、《吴召儿》、《嘱咐》等一系列优秀短篇小说,还写了长篇小说《风云初记》(1951年)。以后又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芦花荡》(1949年),《采蒲台》(1954年)、《白洋淀纪事》(1958年),中篇小说《村歌》(1949年)、《铁木前传》(1957年)等。他的小说生动地再现了不同革命时期农村丰富多彩的战斗生活。

☚ 阳翰笙   孙俍工 ☛

孙犁

孙犁

(生平经历、小说创作及其它文学活动参见小说卷)他的散文以清新明丽称著,始于抗日战争年代。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优美的情致着力反映出解放区人民群众纯朴美好的精神世界和冀中抗日军民火热的斗争生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茅盾称赞说:“他的散文富于抒情味,他的小说好象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反映社会主义跃进的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时代的跃进! 》)这时期的散文、特写大多数收在《荷花淀》、《农村速写》和《白洋淀纪事》中。解放后,他仍以满腔的热忱写了不少散文歌颂社会主义祖国的革命和建设,结集的有《津门小集》。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更焕发了艺术青春,陆续出版了《晚华集》、《秀露集》、《尺泽集》、《澹定集》、《远道集》等散文集,文章无情地揭露了“文化大革命”中的种种丑行;寄托了对被迫害致死的友人的深切怀念,追忆自己在战争年代的战斗生潘。作品保持了他清新明丽的风格,又注入了深沉凝重的思考,使他的散文具有更深刻的历史内涵,体现出他“要写真情,要写真象”(《孙犁散文选·自序》)的美学追求。

☚ 孙福熙   孙陵 ☛

孙犁

 现代作家。河北安平县人。中学时代就喜爱新文学,后曾在白洋淀边的同口镇当小学教员,抗战时期从事抗日文化宣传工作并开始文学创作。1944年到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后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著名作品。解放后还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和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及大量的散文、文艺评论等。

孙犁1913—

当代著名作家。原名孙树勋,生于河北省安平县。解放后任中国作协理事,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等。其作品以家乡冀中平原的农村为背景,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代表作有《风云初记》、《荷花淀》等。其艺术伦理思想主要表现在:(一)生活是美的基础。凡艺术都该是美的,“艺术的美,是生活的再现。”“没有生活就没有美”(《谈美》),即使是风景画、抒情诗也应和现实生活、现实斗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紧密相连。(二)美育是艺术的主要价值之一。“艺术家创造出美的形象,以之美化人类的心灵,使之向善,此即谓之美育”(同上书)。艺术活动必须有倾向性,认为“用心如此,发为语言文字,无论是歌颂、悲愤、哀怨、悲伤,从内容到形式,都出自美和善的愿望”(《小说是美育的一种》)。他自己的作品就“表现了这种善良的东西和美好的东西”(《文学与生活的路》)。有作者的思想倾向性,“美才能产生,才能有力量”(《作画》)。(三)文学当为人生,给人以力量。文学须为民族、为群众的幸福前景着想,应鼓舞人生,即使是悲剧也应如此。他在评价《红楼梦》时曾指出,虽然作品的悲剧倾向明显,“但贯彻整个作品的力量,是向上的,奋发的,具备崇高的陶冶性能,能提高读者的思想感情”;“读多少次《红楼梦》,读者不能产生厌弃人生的思想,相反的,只能产生强烈的入世思想,即对人生美好,人生幸福爱慕追求的思想”(《〈红楼梦〉的现实主义成就》)。

孙犁

孙犁1913—Sun Li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人。12岁上小学时开始接受“五四”新文学的影响。最初接触较多的是鲁迅、叶圣陶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14岁考入以办过勤工俭学留法准备班而著称的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期间阅读了大量中外文学作品,尤其受到鲁迅作品和苏联文学作品的深刻影响,并开始在校刊上发表作品。高中毕业后无力升学,只身来到北京,边在机关和小学当职员,边在图书馆读书或到大学旁听课程。1936年来到河北安新县的小学教书。此后他主要在河北白洋淀一带积极从事革命文化工作,先后在冀中区办的抗战学院、华北联大等校任教,在晋察冀通讯社、文联和《晋察冀日报》等部门做过编辑,还进行文学创作,写成了当时影响较大的《区村和连队的文学写作课本》,并于1941年参加了大型报告文学集《冀中一日》的编辑工作。这一时期的工作和生活,使孙犁对当地人民的斗争生活有了深切的体验,为他后来的创作准备了丰厚的素材。
1944年孙犁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习,此间他创作发表了一系列表现冀中农村人民抗日斗争的短篇小说,先后结成《芦花荡》、《荷花淀》、《嘱咐》、《采蒲台》等小说集,其中短篇小说《荷花淀》、《芦花荡》在当时即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享誉文坛的短篇佳作。同时他还写下了大量的散文、特写,后收入1958年出版的包括了孙犁小说和散文主要代表作的合集《白洋淀纪事》之中。在现代文学史上,孙犁是以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著称的作家,他的短篇小说和散文,笔调清新明丽,充满抒情诗意,在表现艰苦斗争生活的同时,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这些作品以其浓郁的民族色彩和特有的情致意韵,形成了独到的艺术风格,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来的文学创作都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以至形成了一个以孙犁为主要代表、围绕孙犁艺术风格的创作流派——“荷花淀”派。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孙犁长期生活和工作在天津,并继续以北方农村生活为主要题材进行文学创作。50年代初完成了长篇小说《风云初记》(1951),作品仍用细腻的笔法和浓烈的感情,以滹沱河两岸的庄户人家为生活背景,展现了抗战爆发后冀中大地的风云变幻和冀中人民的英勇斗争。1956年又完成了中篇小说《铁木前传》,作品以铁匠和木匠两家的生活变化着力反映出当时农业合作化运动给农村农民带来的深刻影响。这两部小说都是建国初期很有影响的作品,显示了孙犁现实主义创作的深化和发展。1977年以后,孙犁主要从事散文和文学评论的创作,先后结成了《晚华集》(1979)、《秀露集》(1981)、《耕堂杂录》(1981)、《尺泽集》(1982)等集子。1982年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收录孙犁绝大部分作品的《孙犁文集》。

☚ 周立波   沙汀 ☛
孙犁

孙犁

现当代著名作家。生于1913年。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1927年,孙犁考入保定育德中学,在中学学习期间便在校刊《育德月刊》 上发表短篇小说和独幕剧等文学作品。1936年,孙犁来到白洋淀的 一个乡村小学教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孙犁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编印了 一本革命诗人的诗抄《海燕之歌》。1938年秋,孙犁在冀中军区办的抗战学校中任教官,并在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文联、晋察冀日报、华北联大等处从事编辑和教学工作,并同时从事文学创作。1944年,孙犁来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和工作。在延安期间,创作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麦收》等优秀作品。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孙犁积极投入创作,发表了 《钟》、《碑》、《嘱咐》等 一系列短篇小说和散文作品。1949年,被调到《天津日报》社工作。几十年来,孙犁投身革命,辛勤创作,留下了丰厚的文学作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作品有: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 《荷花淀记事》,诗集 《白洋淀之曲》,散文集 《津门小集》,文艺论文集 《文学短论》、《文艺学习》等。孙犁的作品笔调清新明快,充满诗情画意。孙犁是我国现当代文坛上较有影响的作家,他的小说 《荷花淀》家喻户晓。他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 朱自清   沈从文 ☛
孙犁

孙犁1913~

现当代小说家。原名孙树勋。生于河北安平县一农民家庭。1936年在河北安新县白洋淀附近当小学教师,1938年参加抗日宣传工作,1941年曾参加编辑大型报告文学集《冀中一日》。1944年起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任教,创作了许多风格独特的小说。著名代表作《荷花淀》(1945)描写冀中游击区的抗日斗争,以清新朴素而又富于浪漫色彩的笔调,塑造了心灵美好、爽朗泼辣、勇敢无畏的青年劳动妇女的动人形象,为最早实践《讲话》精神的优秀作品之一。此时的其他优秀短篇如《芦花荡》、《嘱咐》、《光荣》等,均收入《白洋淀纪事》。50年代初期写成的长篇小说《风云初纪》(1962),以冀中平原的两个村庄为背景,描写“七七”事变后人民抗日力量在共产党领导下发展壮大的斗争历程。随后创作的中篇小说《铁木前传》(1957),通过铁匠和木匠两家关系的变迁史,反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的社会风貌。同抗战时期的短篇小说一样,以抒情的浪漫色彩、清新明朗的风格特色,创造了诗的意境,被誉为“诗写的小说”。其影响所及,导致了以他为代表的“荷花淀”文学流派的形成。

☚ 端木蕻良   杨朔 ☛
0000640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