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孙开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孙开华?~1893清末将领。湖南慈利人。咸丰六年(1856年),以武童投军。后在九江、黄梅、宿秋、麻城、潜山、景德镇、安庆、抚州、广信、宁国等与太平军作战,因剽悍勇敢,累升为千总、都司、游击、副将、总兵。同治末,擢福建陆路提督,调驻台湾。后因军纪不严,革职留任。光绪十九年(1893年)卒于任所。 孙开华 孙开华1840~1893字庚堂。慈利人。1856年 (咸丰六年) 由武童投鲍超霆军,先后在江西、湖北、安徽、江苏等省与太平军作战,历任游击、副将、总兵等职。后北上与捻军作战。1874年奉命治福建厦门海防,署福建陆路提督。1876年 (光绪二年)率军赴台,平定岛内土著的反清暴动。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后,他再度赴台驻守沪尾(今淡水港),法国舰队集结在沪尾口外,令他撤军,他拒绝法军的无理要求,下令对法舰开炮,命中法舰蝮蛇号,并采用麻雀战术,大败法军。被清廷任命为帮办台湾军务大臣。中法战争结束后,授福建陆路提督。 ☚ 阳大鹏 孙鼎臣 ☛ 孙开华 孙开华1840—1898清朝将领。字庚堂。慈利人。咸丰六年(1856) 投入湘军,从鲍超援江西,继援湖北,累升至守备。同治初,转战安徽、江西间,迁副将。克句容、金坛,并下金溪、南丰、新城、宁都、瑞金,晋总兵。同治四年(1865),会攻太平军余部于广东嘉应州,获胜黄沙嶂,擢提督。五年,授漳州镇总兵,北上追击捻军; 秋,赴本任。十三年,日本发兵入侵台湾,募勇成捷胜军开赴台北,署福建陆路提督。光绪二年 (1876),率军至台湾,驻防基隆。五年,回厦门,再署提督。九年,再赴台湾,出办台北防务,积极备战。十年,中法战争爆发,败法国侵略军于泸尾 (今淡水),斩首2000余人,法人遁走。任帮办台湾军务大臣。次年,中法战争结束后,实授福建陆路提督。 ☚ 王德榜 刘锦棠 ☛ 孙开华?—1893字庚堂,湖南慈利人。1856年(清咸丰六年)入湘军鲍超部“霆军”,后在江苏、江西、湖南等地参加镇压太平军。历任游击、副将等职。1865年(同治四年)率军在广东嘉应州(今梅县)镇压太平军谭体元部。1866年后任福建漳州镇总兵。1873年署福建陆路提督,在福建厦门筹办海防,并募勇组成“捷胜军”。1876年(光绪二年)率军赴台湾驻守基隆,1879年回厦门。1883年再次奉命率部赴台湾镇守沪尾(今淡水),积极布防。1884年10月,率军在沪尾抵抗来犯的法国军舰,发炮命中法国军舰蝮蛇号。后会同提督章高元、总兵刘朝祐等,将来犯法军击败。12月,被授任为帮办台湾军务大臣。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被提升为福建陆路提督。1893年病逝。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