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嘉淦1683—1753清初官员。字锡公,号懿斋,山西兴县人,初家贫,耕读为业。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进士。雍正即位之初,孙上疏请亲骨肉、停捐纳、罢西兵,触及了雍正篡位隐私,雍正怒曰:“翰林院乃容此狂生耶”?欲治其罪,然服其胆略,擢国子监司业,寻升祭酒,命在南书房行走。后历任顺天府尹、工部侍郎、刑部侍郎兼署吏部侍郎、署河东盐政。乾隆即位,授吏部侍郎,迁左都御史,上《三习一弊疏》,擢刑部尚书,总理国子监事。乾隆三年(1738年),迁吏部尚书兼管刑部事,旋授直隶总督兼直隶河工,在任内打击豪强,兴修水利。后历职湖广总督、兵部侍郎、工部尚书、署翰林院掌院学士、协办大学士。谥“文定”。其人治理学,能文。著有《诗经补注》。 孙嘉淦1683—1753字锡台, 又字懿斋,号静轩。清山西兴县人。康熙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世宗即位,允禩、允禟等先后被治罪,他大胆上言请亲骨肉、停捐纳、罢西兵三事,受到世宗赏识,擢升国子监司业。高宗即位,授吏部侍郎,上“三习一弊”疏,切中时弊。后授直隶总督,又疏请驰宽酒禁。继改湖广总督,疏责前任官员对苗、瑶等少数民族无爱抚之道,乏约束之力。提出因势利导,选用头人,缓和民族矛盾的建议。乾隆十七年(1752),进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有《诗经补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