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字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字通》《字通》
《字通》宋李从周撰,1卷。作者在卷首序中说:“字而有隶,盖已降矣。每降而辄下,不可不推本之也。此编依世俗笔势,质之以《说文解字》》。作楷隶者,于此而推之,思过半矣”。可见他编书的目的,还在于推究字源,所以根据《说文解字》来解说通用的楷书偏旁。但他并不用《说文解字的部首,而按楷书的点画,分为89部(如“上四点类”收“米、采、炎”等字,“中四点类”收“率、兆、雨”等字;“三画类”收“三、乡、小”等字,“又字类”收“又、支、殳”等字之类)全书共收601字,每个字又全以篆体大书于上,下面以楷书加注;不免非古非今,显得很不协调。而且有不少字,见于数部,如“一”字即见于“上一点类”,又收入“一画类”。“一”字何以归入“上一点类”,更使人莫名其妙。另外像把“回”字收入“中日字类”,“东”字收入“里字类”等等,则于篆于楷,两俱不合,只是以意为之,并无根据,致使读者无法掌握这部书分部的原则。 《字通》注释文字,也是先注音,后释义,义训都用《说文解字》的说法,有的还指出某字从此。如“上四点类”的“采”字注云:“采,蒲苋切辨别也。像兽指爪分别也。番、卷、奥、悉等字从此。”这里对字义的解释即采自《说文解字》;但“卷”、“奥”两字,《说文解字》一在“卩”部,一在“宀”部,并不是在“采”部。《字通》说这两个字从“采”,虽然指出了这两个字中的“采”,并不是“采”字;但即云“从某”而不依《说文解字》的部首,和后来《字汇》、《正字通》、《康熙字典》等书的分部又不相同。可见这是既不能“于古有征”,也不适宜于通俗使用的。这部书卷末另附有纠正俗字错误的82个字,是后人所加。其中如说“衣裳”的“裳”应作“常”,“从容”的“容”应作“颂”,“规矩”的“矩”应作“巨”之类,亦不免泥古太甚。不能通行。此书虽非切于实用的字典,却可以作为研究文字形体变化的参考材料来看。 《字通》文字学著作。宋李从周撰。1卷。写作意图在推究字源。 自序中说: “字而有隶,盖已降矣。每降而辄下, 不可不推本之也。 此编依世俗笔势, 质之以 《说文解字》。”收字601个,分89部,据《说文》校定隶书偏旁。分部不依 《说文》部首,而据楷书点画,但字头又用篆书, 以楷书夹注, 体例不协。 有时一字并见数部, 如 “火” 字, 见于 “上两点类”、 “下三点类”、“旁三点类”、“下四点类”等四部,破碎冗杂,殊无端绪。 至于把 “东”收入 “里字类”, 把 “巨”收入“自字类”,连楷书也不相符,均为乖刺。卷末附82字,纠正俗书之误, 乃后人所加。 其中如 “衣裳” 之“裳”作 “常”, 不免泥古。 有钱曾批注清初抄本、 丁丙跋清抄本。 字通文字学书。一卷。宋·李从周著。根据《说文》来解释通用的楷书偏旁。编排体例不用《说文》部首,按楷书的点画,分为八十九部,但所标字头又是篆文,显得体例不谐调。共收601字,每字先注音,后释义,其义训均照抄《说文》。卷末所附纠正俗字错误的82字,为后人所加。此书虽非实用的字典,却可作为研究文字形体变化的参考材料。有知不足斋影印《丛书集成》本。 字通 字通金倜庵编,上海中西书局1934年出版。32开,186页。按形体相似、同音异用、通假互用、一字数用及日常容易误写、误读等情况辨正。 ☚ 白话字辨 小朋友字辨 ☛ 字通 字通(宋)李从周撰。收601字,按楷书的点画,分为89部。每字以篆体书于上,下以楷书夹注。卷未别附“纠正俗字”82字,所引《说文》与今本不同。以《知不足斋丛书》本为常见。 ☚ 类篇 复古编 ☛ 字通一卷。宋李从周 (生卒年不详)撰。从周字肩吾,临邛 (今四川邛峡县)人,一说彭山 (今属四川)人。治《三礼》、“六书”,尝与魏了翁切磋学问。是书成于嘉定十三年 (1220),魏了翁为之作序。其自序云:“字而有隶,盖已降矣。每降而辄下,不可不推本之也。此编依世俗笔势,质之以《说文解字》。作楷隶者,于此而推之,思过半矣。”言其书以《说文》校隶书之偏旁,从而推求隶书之源。全书共收六百零一字,分部不用《说文》部首,而是按隶书的点画分为八十九部。然而所收各字全以篆体大书,以隶书夹注,体例颇不协调。一字见于好几部者,竟有一百二十三字之多,破碎冗杂,殊无端绪。还有些字的归部,或从篆而不从隶,体例自乱;或与隶书亦不相合,乖剌已甚。每字先注音,后释义,其义训均照抄《说文》。卷末别附纠正俗书八十二字,如谓 “衣裳” 当作 “衣常”、“规矩”当作“规巨”之类,泥古太甚,难以通行。《四库提要》认为,这可能是后人妄加的。是书有宋宝旸甲寅(1254年)虞兟刊本, 明毛氏汲古阁影宋本,清《知不足斋丛书》本以及商务印书馆 《丛书集成初编》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