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字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字说

字说

中国古代笑话。东坡闻荆公字说新成,戏曰:“以‘竹’鞭‘马’为
‘笃’,不知以
‘竹’鞭‘犬’有何可‘笑’?”公又问曰:“‘鸠’字从‘九’从‘鸟’,亦有证据乎?”坡云:“诗曰:‘鸤鸠在桑,其子七兮。’和爷和娘,恰是九个。”公欣然而听,久之,始悟其谑也。

☚ 安陵佐史   安辔新 ☛

《字说》

❶又称《熙宁字说》。文字学著作。宋王安石撰。24卷,一说20卷。神宗元丰三年(1083)成书。风靡一时。其书久佚,仅存《进〈字说〉札子》、《进〈字说〉表》、《熙宁自说序》等。王氏认为,文字的不同形体皆有“义”,“本于自然”,而“先王之文缺已久,慎所记不具,又多舛”,故此抛弃传统说解,比附经义,纯以会意说字,不免穿凿之论。如“同田为富”、 “诗为寺人之言”, “人持十为斗”、 “马头人为长”之类。偶或有可取者,如“二户相合而为门”、“分贝为贫”。现仅数十条散见于宋明古籍中。
❷古文字学著作。清吴大澂撰。1卷。收解字短论32篇,释字37个。书中援经引史,并及钟鼎彝器文字,印证许书, 驳正其误。 卷牒甚少, 诠释颇精, 每出新意。 与《说文古籀补》 相为表里, 对古文字学创立具奠基之功。 有1918年苏州振新书社影印本。

字说

字说

字书名。宋王安石著。成书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已佚。《自序》称二十卷,《进字说表》,又称二十四卷(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卷二十一》,《年谱》将《字说》列于元丰三年,前人已有驳正)。王氏不信《说文解字》,另立新解。《字说》撰成后,即颁于学官,与《说文解字》《尔雅》等为诸生并习。宋钦宗时《字说》被废止,明末后亡佚。
王安石意识到词的声音代表了一定的意义,他说:“人生有情,情发而为声,声以类合,皆足相明。人声为言,述以为字,字虽人之所制,本实出于自然。”(《进字说表》),但他对形声字的声符所表示的意义,往往从字形意义上去牵合。如后来各种笔记所引《字说》中的一些解释:“讼,言之于公。”又:“郊,与邑交为郊。”又:“伶,非能自乐也,非能与众乐乐也;为人所令而已。”这一类解释与宋代“右文说”性质相同。有的虽也从声符的声音出发,但多是毫无证据的主观臆说。

☚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   类篇 ☛

字说

字书。二十四卷(或说二十卷)。宋·王安石著。多不从许慎《说文》和传统说解而自创新说。对于文字,特别是两个偏旁构成的合体字,不管其原来是取形还是取声,一概按会意字立说,故常穿凿附会。如, “波者,水之皮”、“以竹鞭马为笃”等等。但部分字义的解说,亦有可取之处。特别是他的凡偏旁皆有义的分析方法,给后来的右文说以很大的启发。此书今已亡佚,王安石的学生陆佃撰《埤雅》、《尔雅新义》常征引,宋人杨时的《字说辨》、叶大庆的《考古质疑》及明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亦引有多条。

字说

字说

(宋)王安石著。24卷(据《进字说表》、《熙宁字说序》作20卷)。元丰三年(1080年)成书,多不从许慎《说文》和传统说解,杂糅释比,颇多臆说。为“荆公新学”之一。今已不传。《临川集》有《熙宁字说序》。宋杨时《龟山集》有《字说辨》1卷,多引王氏说。

☚ 干禄字书   类篇 ☛

字说zì shuō

《本草纲目》序例第1卷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22)。文字学书名。宋·王安石撰。成书于1080年,共24卷。多不从许慎《说文》和传统说解而自创说。为“荆公新学”之一,今已不传。《临川集》有《熙宁字说序》(见王安石字说,王荆公字说)。

字说

一卷。 清吴大澂撰。 参见 《说文古籀补》。是书以六书理论为根据,对见于钟鼎彝器上的文字加以考释,于其时代之分、音释之异、真伪之别,颇能折衷众说,多有创见。是书作于光绪十年(1884),有刻本,光绪十九年 (1893) 又有思贤讲舍重刊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8: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