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字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字汇》《字汇》
我国第一部比较通俗、编排方法也有进步的字典,是明代梅膺祚的《字汇》。此书成书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以前,书首有其从兄鼎祚序,作于万历乙卯。全书正文以地支字标分12集,连卷首及卷末的附录,共为14卷,收字33179个。全部有释义,有注音。又前有首卷1卷,有《运笔》、《从古》、《遵时》、《古今通用》及《检字》5篇,分讲书法、字形变化及难字检查索引。卷末有《辨似》、《醒误》、《韵法直图》、《韵法横图》4篇。关于释义和注音,作者在凡例里说明:“字有体制(字形),有音韵,有训诂。兹先音切,以辨其声;次训诂,以通其义;末采《说文》制字之旨”。 这书最大的贡献,在全书组织方面创造性地使用部首编字,采取笔画多少先后排列次序,使查检大为方便。并且简化了从《说文解字》以来的字典的部首,共分214个部首字,按笔画顺序排列。从子至亥12集,减并的部首,差不多等于《说文解字》的1/2。这214个部首和笔画顺序的检字法,从《字汇》起,直到近世的各种词典,仍在继续使用。朱彝尊记当时的情况说:“小学之不讲,俗书繁兴,三家村夫子挟梅膺祚之《字汇》、张自烈之《正字通》,以为免园册,问奇字者归焉”。(见《汉简跋》),此书在《康熙字典》刊行以前,曾风行一时,深入乡闾。 《字汇》的注音方法是先列反切,后加直音,如“力”字:“郎狄切、音历”,直音中有声无字的,则以平上去入四声互证,或注音近某字。此书所收的字,除去经史常用的外,还有很多通俗字,怪僻不常见的字,则一律不收。对古文俗字皆加说明。在通用字下面,也列有古文或异体。对于每个字都是先注音,后释义,注音准确,释义清楚,有时还在注释末尾,采录《说文解字》的说法,以指出造字之旨。以上各点,都足以说明编者审慎细心,曾为普通读者着想。在古代字书中,《字汇》是比较通俗适用的。 《字汇》字典。 明梅膺祚撰。 约成书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全书正文以12地支标分12集,连卷首及卷末附录,共14卷,收字33179个。对字的解释,先反切注音, 次释义, 有时用 《说文》 分析结构。 在编排上有发明创造:(a)据楷书字形把沿用的540个部首简化为214部。 (b) 部首和每部中字均以笔画多少排列。 (c)首卷后附 “检字”,列出部首难以确定的难查字; 每卷之首设表, 列出本卷部首及页码。 这些改进, 提高了检字效率, 方便读者, 后世多加袭用。 本书首卷载有全书凡例、 总目以及 “运笔”、 “从古”、“遵时”、“古今通用”等附录。“运笔”罗列70多个各种形体的字, 分别说明每字的落笔先后, 有助于读者掌握笔序。“从古”列出160多个应当遵从的古字,加以解说, 以明六书之义。“遵时”取当时通用的120多个字与古体并列对比,示义音读当遵从时尚。“古今通用”列130余字,分别注明古今体,说明两者皆可用。末卷附有 “辨似”、 “醒误”、 “韵法”。 “辨似”分辨了500多个形近字, “醒误”列出坊间书本上经常刻错的字40多个, 指出其误。 “韵法”则传授辨别四声、 掌握反切的方法。 这些知识对读者都有实用价值。 本书不足是释义有误, 引文不注出处, 或仅写篇名, 不写书名。 本书在明末风行一时, 很受一般读者欢迎。 有明万历四十三年序刊本、 清康熙十年 (1671) 西泠怡堂主人刊本、 京都文成堂刻本等。 字汇 字汇我国第一部以楷书偏旁作为部首的字典。明梅膺祚编。十四卷。成书于明神宗万历乙卯年(1615年)。全书以十二地支分为十二集,收字三万三千余个。 ☚ 龙龛手鉴 正字通 ☛ 字汇字书。明·梅膺祚著。以十二地支分为十二卷,加上卷首和卷末的《附录》共十四卷。该书首次按检字原则改造《说文》部首,先简化为二百一十四部,再按笔画多少次序排列,每部所统单字也按笔画多少排列,易于寻检。全书收33179字。每卷卷首都具列该卷所包括的部首和各部首所在页数的详表。每字之下,先用反切注音,再加直音,然后释义,并援引书证,有的字还引《说文》以讲明字的形体构造。此书除收经史常用字外,还收有很多通俗字,怪僻字一律不收。释文简明,通俗适用。缺点是引文仅举书名或篇名,出处不详,释义也常有错误。所创笔画寻检法一直沿用至今。有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紫文阁刊本。 各种用途的书 各种用途的书教科书:课本 课册 读本 ☚ 道家书 各种程度的书 ☛ 《字汇》明代字书。梅膺祚著,成书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所收字按部首排列。注音先列反切,后注直音,再释义。它将《说文解字》以来沿用了1500年的部首分类法的540个部首按楷书笔画改并为214部,依地支次序分为12集;每部之内的字按部首外笔画数由少到多排列。收古书常用字及常见俗字,不收僻字,共计33179个。释义以常用义列前,其他列后。书后的附录,如“运笔”排列各种形体的字70多个,分别说明每字落笔先后次序;“遵时”采当时通用字120多个与古体并列,指明读者应按通用的写法书写;“古今通用”列130多字;“辨似”列有笔画形体差别很小容易写错的字500多个。本书的编排方法为后代许多字书沿用。 字汇 字汇字书。十四卷。明梅膺祚撰。梅膺祚(生卒年不详),字诞生。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县)人。自幼学易,后为国子监太学生,精治小学。 ☚ 六书故 正字通 ☛ 字汇 字汇(明)梅膺祚编。14卷。改《说文》一类字书的540部首为214部,按子、丑等地支分为12集。部首和各部中的字,又按笔画顺序排列。共收字33179字,除古书中常用字外,还收许多俗字,但不收僻字。字头用楷体,其下先注反切,再标直音。用《说文解字》的解释陈说字的本义。遇字有数音数义,则先列本音本义,再列叶音转义。其编制体例为后世所采用。较常见的有清光绪十年(1884年)刻本。 ☚ 字鉴 古俗字略 ☛ 字汇十四卷。明梅膺祚(生卒年不详)撰。膺祚字诞生,宣城(今属安徽)人。是书为明代流行极广的按部首编排的字书,成书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其特点如下:一、按楷书形体把《说文》、《玉篇》、《类篇》等字书的五百多部首改并为二百一十四部首,再按笔画多少依地支顺序把二百一十四部首分为十二集,每部之内的字除去部首笔画不计外,也按余下的笔画多少排列,这在检字法上是一重大改革;二、每字之下先注读音,然后注解字义。以基本义、常用义列前,其他义列后,释义时列举古书中的例证,也采录一部分口语、俗语的意义,颇富有革新精神;三、收字以《洪武正韵》为主,并参照《说文解字》、《古今韵会》等书,收入属于经史的常用字,共三万三千一百七十九字,凡属于怪僻的字一律不收,所以少于《篇海》、《集韵》约二万字,这个收字原则是正确的。全书正文凡十二卷 (每集为一卷),另有首尾各一卷,内容丰富而实用。卷首领以梅氏之兄鼎祚之序,次为凡例,又次为目录,又次以“运笔”、“从古”、“遵时”、“古今通用”四题阐述写字的规范与正字法的原则,又次为检字。“运笔”之中排列各种结构的字七十多个,分别说明每字的笔顺,如“止”,先 “卜 ”,后 “丄”,并注明:“按篆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