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孔颖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孔颖达574—648

字冲远,一作仲达。衡水(今河北衡水县)人。唐经学家。隋大业初举明经,授河内郡博士。隋末避乱于虎牢。入唐,为文学馆学士,升给事中,后历国子司业、太子右庶子、国子祭酒等职。卒谥宪。受诏主编《五经正义》,融合南北经学,唐代用为科举取士的标准。原有集五卷,已佚。
索引:孔颖达,冲远、仲达,宪公。

孔颖达

 儒教经典阐释学的权威之一。字仲达,唐代冀州衡水 (今属河北) 人。生于北朝西魏的一个官僚家庭,自幼聪慧过人,能日诵千言,成年后出入经史,博洽多闻。同郡有一经学家,名叫刘焯,当时已是名满天下的宿儒,孔颖达慕名前往,登门求教,刘焯根本没把这位青年后生放在眼里,态度很冷淡。但等孔颖达开口提问,刘焯才发现来者非等闲之辈,急忙改容,以礼相待。隋朝统一南北后,试行科举取士,孔颖达通过“明经”科的考试,被任命为地方儒学教官。隋炀帝曾别出心裁,将各地儒学教官召集到洛阳,由国学 (最高学府) 的硕学宿儒来与他们论辩。在论辩中,孔颖达大出风头,问得硕学宿儒张口结舌。其中器量狭小者,居然派刺客要对他行刺,幸得有朝廷大臣庇护,他才脱险。唐初,孔颖达被李世民看中,引入秦王府文学馆,与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等号称 “十八学士”。这 “十八学士” 实际上就是秦王李世民的“智囊团”。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后,孔颖达先后出任国子司业(最高学府副校长) 和国子祭酒(最高学府校长),同时兼任太子的老师。唐太宗为褒奖孔颖达,请宫廷画家将他的画像绘在凌烟阁上,这在当时是一项殊荣。孔颖达在经学史上的地位,是他曾主编 《五经正义》。这部《五经正义》是奉唐太宗之命编定的,目的是为了给科举考试提供标准答案,以免学者无所适从,故称“正义”。经学从形成那一天起,就有很多门户,各家异说,董仲舒甚至感叹: “《易》无通占,《诗》无通诂,《春秋》无通义。”在汉代,有今文和古文之争; 在魏晋,有郑学和王学之争; 在南北朝,又有南学与北学之分。唐太宗时正式确立隋朝创设的科举制度,但儒教经典的阐释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需要以朝廷的名义,将经典的阐释统一起来。孔颖达在融汇各家注释的基础上,采取 “疏” 的形式,对经义加以疏通,完成了这部折衷南北的 《五经正义》。《五经正义》的最大特点是 “疏不破注”,所谓“注” 是指前代权威的旧注,如《周易》 的王弼注、《礼记》 的郑玄注、《春秋左传》 的杜预注等,而孔颖达等人所作的 “疏” 就是以疏通这些旧注为宗旨,而不是别创新说,因此,要求 “疏” 完全顺着旧注解说,即使讲不通,也要使其讲得通,也就是说,不能 “破注”。“疏不破注” 后来就成为经典阐释学 “义疏” 派的金科玉律。

孔颖达574—648年

字仲达, 冀州衡水人, 唐代著名训诂学家。生于隋朝, 曾师事刘焯,精通五经,兼善算历。 唐贞观初, 与魏征撰成 《隋书》。 此后, 又奉诏撰写 《五经正义》。 《五经正义》是由诸儒分治一经, 各取一书作底本, 采录先儒旧说编制而成, 包括《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和 《礼记正义》。孔氏等人作注疏多据南北朝诸儒义疏; 体现统治者的意志, 采取遵修旧文, 疏不破注的原则,完全按照先儒注文进行解释,不得有所出入。对于六朝以来儒学的纷纭异同, 一以汉魏古注为权衡, 考定是非, 使之义理可诠, 信而有征。 此书是对南北朝以来义疏学的全面清理和总结, 存古之功多而创新之功少。

孔颖达公元574——648

字仲远,亦作仲达。唐冀州衡水(今河北省衡水县)人。隋大业(公元605——618)初,举明经第,入唐为秦王文学馆学士,官至国子祭酒。曾师事刘焯,博览群籍,精于经学,尤明《左传》、《尚书》、《易》、《毛诗》、《礼记》。除与魏征等合著《隋史》外,又奉诏著《五经正义》,共一百八十卷,采汉、魏、晋历朝名家注笺,融合诸家见解,颇为详尽,成为官定的解经注本,并作为唐代科举取士的标准。其书今存,代表了唐代注疏训诂水平。

孔颖达kǒng yǐng dá (574-648)

《本草纲目》序例第1卷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2)。人名。唐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曾从刘焯问学。官至国子祭酒。著有《五经正义》。

孔颖达

孔颖达574—648

唐初经学家,孔子三十二代孙。字冲远,(一说字仲达)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人。8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闇记《三礼义宗》。隋大业(605—616)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因匿杨玄感家得免。入唐,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627—649)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受太宗诏与颜师古等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书成,即《周易正义》14卷、《礼记正义》70卷、《毛诗正义》40卷、《尚书正义》20卷、《春秋正义》36卷。融合南北经学家见解,力主贵贱尊卑区别,唐代用作科举取士的标准。颖达一生著述宏丰,尚有《孝经章句》等。卒后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 孔继鑅   孔端甫 ☛

孔颖达574~648Kong Yingda

Confucian scholar and essayist of the Tang Dynasty. Works: The Five Rituals,Correct Meanings of the Five Classics,etc.

孔颖达574—648

唐朝学者。字冲远。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人。精通经学,兼善历法。隋炀帝初举明经高第,任河内郡(河南沁阳)博士。入唐为秦府文学馆学士,为太宗“十八学士”之一。历官国子博士、国子祭酒等职,曾与魏征等人撰写隋史,又奉命与颜师古等撰《五经正义》一百八十卷。是书融合南北经学家的见解,成为经学注疏的“定本”、科学考试的准则。

孔颖达574—648

唐著名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生于北朝,少时聪敏,记诵日千余言, 曾向刘焯问学。隋大业(公元605—616)初, 选为“明经”,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集所有名儒于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议论时政,他为第一名,年又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派人要刺死他,他藏在杨玄感家得免。入唐, 历任国子博士、国子司业。曾奉唐太宗命,主编《五经正义》,融合南北经学家见解,主张贵贱尊卑区别,唐代用以科举士。

孔颖达574—648

字冲远。唐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少时曾从刘焯问学,精通经学。隋炀帝初,举明经高第,入唐,为太宗“十八学士”之一。曾参与撰《隋史》,又奉命撰《五经正义》,融合南北经学家的见解,成为唐代经学注疏的“定本”,科举考试经学的准则。(参考图33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6: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