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肥大症hypertrophy of uterus系指子宫均匀地增大并伴有不同程度子宫出血的一类疾病而言。常由于多产使子宫肌层内弹性纤维增生及血管增生而引起;卵巢功能障碍,雌激素浓度持续增高,引起子宫肌层肥厚;慢性附件炎引起子宫纤维化;盆腔淤血引起结缔组织增生;子宫肌层血管硬化等。病人主要表现为月经量过多、月经期下腹坠痛、腰骶酸痛、白带过多;子宫增大至鸡卵大或鹅卵大。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减少妊娠与分娩次数、注意经期与产期卫生、积极治疗各种生殖器炎症等为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子宫肥大症hypertrophy of uterus指临床常见的一类子宫均匀性增大,并伴有不同程度子宫出血的疾病。多见于30~50岁妇女。其病因与多产、卵巢功能障碍、雌激素水平持续增高、盆腔淤血及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大体检查,子宫呈一致性增大,肌壁增厚;镜检可见平滑肌细胞肥大,肌层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子宫肥大症 子宫肥大症子宫肥大症是指子宫因纤维或因平滑肌肥大而均匀性增大,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出血的疾病。 其病因有: ❶经产妇产褥期或流产后反复感染,引起子宫复旧不全,或因慢性子宫实质炎,引起子宫肌层纤维化。 ❷经产妇多次妊娠后弹力纤维及结缔组织增加,且环绕于血管及肌束间。 ❸卵巢功能失调,雌激素过多,引起子宫肌层肥厚。 ❹慢性盆腔郁血,引起子宫血管扩张及结缔组织增生。 ❺原发性子宫血管病变,引起子宫肌层血管硬化。 本症的病理特点是子宫呈均匀性增大,肌层的厚度自1cm增至2~3cm,切面硬度增加,为淡红色或灰白色,呈纤维化,肌层血管丰富,内膜多正常,偶见肥厚呈息肉状者,镜下所见不一,可有平滑肌细胞肥大,肌层中结缔组织量增加,或弥漫于肌层间,或在浆膜下特别显著,偶可见透明变性。子宫肌层血管及淋巴管明显扩张。 患者多为经产妇,其主要症状为月经量过多,经期可延长至10~15天以上,周期可缩短至20天左右。因病程长、出血多,常伴有贫血,并可于经期时有下腹及腰骶部坠胀等,因此,凡多胎的经产妇,有月经过多,子宫呈均匀性增大不超过妊娠2个月者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作诊断性刮宫时除感宫腔稍增大外,内膜多为正常,偶可见内膜增生过长。 子宫肥大症一般可与子宫肌瘤相鉴别,但外形呈均匀性增大如2个月妊娠大小的肌壁间或粘膜下肌瘤难与本病区分,诊断性刮宫或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或可有助于诊断; 功能性子宫出血伴有子宫均匀性增大者亦不易与本病鉴别。但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多发生于更年期,常于短期闭经后继之以大量、长期出血。经诊断性刮宫,刮出的组织在镜下可见典型增生过长的内膜,而子宫肥大症的内膜则多数正常,但亦偶见二病并发者;还应与子宫腺肌病相鉴别,子宫腺肌病可因病灶弥散于子宫肌层,引起肌纤维或结缔组织反应性增生,以致子宫均匀性增大,也常见有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症状,但子宫腺肌病常伴继发性渐进性剧烈痛经,并伴不孕和性交疼痛等,有助于鉴别。如鉴别有困难时可试用药物治疗(孕激素)1~2个周期,若症状迅速消除,则有助于腺肌病的诊断。 治疗时应注意改善全身情况,出血期间避免精神紧张,过度劳累。要保证充分休息和睡眠,注意劳逸结合,适当补充营养。可用甲基睾丸素5~10mg口服,每日1~2次,连续20天。或用丙酸睾丸酮25mg,肌肉注射,每月两次,连用4周,经期每日注射1次,每次25mg,每月总量不超过300mg,出血多时可用止血环酸、6—氨基己酸或抗血纤溶芳酸与其他止血剂。对药物治疗经久不愈者可考虑行子宫切除术,术时对50岁以下患者如卵巢正常,应予保留。 ☚ 宫颈癌根治术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 000113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