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子午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子午道中国关中通巴蜀古道。公元5年开通。古时候,称北为子,南为午。自杜陵(今西安市东南)起,沿子午河及汉水河谷而行,达汉中郡,是秦通巴蜀的重要通道。该道沿途多栈桥,秦末汉楚相争被毁。公元5年,王莽时在旧道基础上拓展而成。《汉书·王莽传》载: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秋,莽以皇后(王莽之女)有子孙瑞,通子午道。子午道从杜陵直绝南山(秦岭)。”长660里(约合276km)。 子午道古道路名。是关中至汉中的南北通道。北起子午谷(今西安市南),直绝南山(今秦岭)至汉中,以谷为名。另有一说,古人以“子”为北,“午”为南,故名子午道。西汉元始五年(5)王莽通子午道,将旧道加以疏通。南口在今安康市境。三国时为魏、蜀交争要道。南北朝时又辟新道,略向西移,自今西安市南至宁陕县。唐天宝年间剑南溶州贡生荔枝,即由此道达长安。两汉时期,子午道与褒斜道交互使用,迭为兴废,使南北交道持续不断。 子午道 子午道古代从关中通汉中的道路。《汉书·王莽传》: “子午道从杜陵直绝南山,径汉中。”颜师古注: “子,北方也; 午,南方也。言通南北道相当,故谓之子午耳。”西汉元始五年( 5 ),此道通,北口在今长安县南60里的子午谷。《元和郡县图志》: “梁将军王神念以旧道缘山避水,桥梁多坏,乃别开乾路,更名子午道。”道遂略向西移,自今西安南,西南行至宁陕县。三国时蜀攻后汉,曾分兵出子午谷; 晋桓温伐秦,派兵出此道以征关中; 唐天宝中经涪州进贡鲜荔枝,也取此道入长安。子午关为该道重要关口。 ☚ 陈仓道 褒斜道 ☛ 子午道 子午道古道路名,从关中到汉中的南北通道。古代以“子”为北,“午”为南,故名。子午道始通于何时,史书没有明确记载。据《史记·高祖本记》记述: “汉王之国,从社南入蚀中”。胡林翼在《谈史兵略·汉》中说:“从社南而入,则子午谷也”。毛风枝写的《南山谷口考》 中也说蚀谷即子午谷。今西安市雁塔区有社城村,是春秋时期的秦武公设置的社县所在地,社县之南有子午谷。东汉时期王升写的《石门颂》说: “高祖受命,兴于汉中,道由子午,出散入秦”。刘邦被项羽封“汉王”后,项羽派大军相逼,刘邦必然要取捷径离开关中。子午谷在“霸上”正南,取道子午谷是很自然的事。因此,子午道的利用,不会迟于秦末汉初。至西汉后期平帝元始五年 (公元5年)秋,“王莽以皇后 (莽的女儿)有子孙瑞,通子午道”。子午道从社陵 (今陕西西安市东南) 直绝南山 (秦岭),经汉中。从此,有了“子午道”这一名称。子午道有新、旧两条路线。两汉、三国、魏、晋时期循旧道;南北朝时又避新道。子午道旧路,自宁陕县月河坪至腰竹岭;又自腰竹岭循池河至石泉县池河街,全是在月河、池河两侧行走。子午道新路由月河坪循月河西行,经七里沟口、洵阳埧至平河梁。新路过腰岭关(子午关的新名)后,顺长安河而下、至宁陕老城,再南至关口。子午道新、旧两路都要翻越不少大山小岭,渡过多条河流,山势险绝,河溪纵横,加上汉代主要利用褒斜道传送公文情报,只是在褒斜道阻断期间才使用子午道,所以治道功夫不多,路况没有得到大的改善。子午道是长安通安唐、汉中的要道,也是通往川东的捷径。北朝政权以关中为根据地进攻汉中,南朝以汉中为根据地进攻长安的战争,子午道常被选作军事路线之一。子午道驿程,《通典》记为“汉中入长安、取子午谷路,凡八百四十一里。”长安至详册、唐代志书记为六百三四十里。”谷长六百六十里,此褒斜道谷长多一百六十余里。 ☚ 广州通海夷道 栈道 ☛ 子午道 子午道古代隘道名。起于关中,到汉中,因该道主要途经子午谷 (今陕西秦岭山中) 而得名。汉平帝元始五年 (5),即王莽时所开辟。为后来勾通四川至陕西的重要交通隘道。《汉书》卷99《王莽传上》: “莽以皇后有子孙瑞,通子午道。子午道,从杜陵直绝南山,径汉中。” 杜陵在长安附近,汉中即今汉中,南山指中南山。颜师古注云: “子,北方也; 午,南方也。言通南北道相当,故谓之子午耳。” 据 《长安志》,子午谷长六百六十里,北口曰子,在西安府南百里; 南口曰午,在今汉中府洋县东一百六十里。 ☚ 白道 石门道 ☛ 子午道又称“蚀中”。汉元始年间兴修一条自首都长安通往汉中的大道。即从今陕西长安县子午镇向南,穿过秦岭通往今陕西安康境。古代以“子”为北、“午”为南,这条大道呈南北走向,故名。南朝梁时因原有桥梁多所损坏,另开新道,南端略向西移,至今陕西石泉境。 子午道 子午道古道路名。从关中到汉中的南北通道。古人以 “子”为北, 以“午”为南,故名。最早记载经过这条道路的可能是刘邦被封为汉王后由杜南入蚀中。西汉元始五年(公元5年),王莽开通子午道,由杜陵(今西安市东南)直绝南山经汉中。南口在今石泉县境。三国时为魏、蜀交争的要道。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魏延愿假奇兵五千, 当子午而北出关中。景曜六年(公元263年)魏钟会分兵由子午谷入汉中。唐天宝年间涪州贡生荔枝,取西乡驿入子午谷,不三日至长安,所以有人将此路称“荔枝路”。今西万(西安至四川万源)公路北段大致沿子午道。 ☚ 傥骆道 子午谷 ☛ 子午道古道路名。战国末年的秦国所修,后被刘邦焚毁,西汉延始五年,王莽以其女王皇后有子孙瑞,下令修通子午道,从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直绝南山(今秦岭)至汉中,成为关中越秦岭到汉中的南北通道。古人以“子”为“北”,“午”为“南”,故名。东汉延光四年(125)又经整复,三国时为魏、蜀交争的要道。 子午道古道名。自今陕西长安县子午镇南穿子午谷,通往今陕西安康县,南朝梁时南段改向西移通往今石泉县境。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