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樵亭记》
明王思任(字季重)撰。载《王季重十种》内的《杂记》中。王思任造通明亭,又名媚樵亭,说有樵夫很喜欢这亭,亭盖好后却不来了。王思任觉得很奇怪,讲樵夫本就有“从千仞岗来”的话头,又不肯留名,他是什么人呢?是隐者?是仙人?“媚樵”是表现一种友好的态度。因樵夫一去不返,通篇渗透失人之叹,有很深厚的情致。因为此文多猜想的成分,文字也就十分轻翔灵动,如“吾询尔,山无虎乎?桂无蠹乎?松无有辱封号者乎?溪云白乎?泉月清乎?换鱼沽酒,醉几参矣?夕阳牛笛,听几阕矣?樵乎!毋以苏秦纵横也”。欧阳修写《醉翁亭记》连用“也”字,是取解释句的气韵;《媚樵亭记》则以问句胜,每用“乎”字,可说在情调上异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