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的指示动作ying'er de zhishi dongzuo
前言语交流指代性的典型外在表现。在婴儿的人际交流过程中扮演着特殊而重要的角色,发挥着有效的指代性功能。传统的心理学观点认为,指示动作是够物姿态的一种。它是指向远处超出婴儿够物所能达到范围的物体时的一种动作形式,是建立在最初的抓握物体时的动作模式的基础上的。心理学家沃纳和卡普兰(Werner & kaplan,1963)认为,指示动作具有认知功能,它不是为了使主体获得某一客体,而是将客体从主体中推出去,标志着主客体之间的分化。如在前述中,婴儿动作不一定是为了获得目标物体(玩具),而是这种够物动作的扩大化。在这个基础上,贝茨(Bates,1975)、金斯鲍恩和伯伦特(Kinsbourne & Lempert,1979)等人则进一步认为,指示动作可能起源于注意,而不是起源于交流。它可能是婴儿定向探究反射的探究物。例如,当房间没有其他任何人时,婴儿仍然会指示远处够不着的物体。关于指示动作的起源问题,至今仍存在着激烈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