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婴儿湿疹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婴儿湿疹

婴儿湿疹

湿疹是婴儿时期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以出现各种类型的瘙痒性皮疹为临床特征。本病发生与遗传性特异性反应素质有关,患者除皮肤湿疹病变外,尚易发生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如哮喘、枯草热、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故又称婴儿特异反应性皮炎。
病因 引起婴儿湿疹的变态反应原常为蛋白质类(乳类、鸡蛋、麦类),或为某些吸入物质(粉尘螨、羽毛、花粉、木棉等)。饮食过度、消化不良、皮肤刺激(肥皂、摩擦)、外界温、湿度突然变化等均可成为发病诱因。近年发现患儿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 (IgE)含量显著增加,因而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IgE有关。有人认为IgE的增高与T细胞功能不足有关。但IgE增高在本病发病机理中所起作用尚未完全证实,因典型婴儿湿疹亦可见于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的病儿,而后者根本缺乏IgE抗体。此症患儿对皮内注射乙酰胆碱发生异常反应,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后,因局部水肿而出现延迟的发白。有人认为瘙痒也与皮损的严重程度有关,皮痒乃由细胞释放的组织胺及蛋白分解酶刺激神经末梢而引起。
临床表现及病理 婴儿湿疹多于生后6个月内 (最常见于2~3月)发病,约2/3病例家族中有荨麻疹、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过敏史。人工喂养(特别是牛乳喂养)者较易发病。多数婴儿表现为渗出型,首先于面颊部出现小点红斑,继而转成丘疹和疱疹,伴剧烈瘙痒,可迅速溃破、渗液,形成淡黄色痂皮。严重瘙痒可影响患儿休息、睡眠和食欲,并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及呼吸道感染。搔痒常为促使本病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可引起病变皮肤继发细菌感染。除面颊部外,类似的皮损可累及颈部、腹股沟、四肢伸面或全身;此种分布上的特点与年长儿湿疹不同,后者病变多在四肢屈面而面部少见。
急性期过后,渗出不显著,表现为干燥型。此型多见于营养不良的幼儿或年长儿,主要为皮肤潮红、有干燥硬结的斑片状皮损,并有灰白色糠皮样脱屑、痒感。气候、温度的变化可明显影响本病病程,出汗、穿著过暖(特别是羊毛织品)可使皮损加剧;而寒冷、干热条件下又可使已干燥的皮肤更干,因此对患儿必须加强生活护理。本病病程迁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当患儿发热时,湿疹可暂时消失。多数于1~2岁时可减轻消退,少数病例可延续至儿童期或青春期,呈亚急性或慢性皮炎。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发病年龄、皮损部位及强烈瘙痒等特点诊断较易。家庭过敏史,个人对某种食物或吸入物的过敏反应,血清IgE增高,以及皮肤划痕反应阳性等均有助于诊断。
本病主要应与婴儿皮脂溢出性皮炎相鉴别,后者起病更早,可于新生儿期发病,好发部位为头皮,累及眉际及耳后,病变主要表现为棕黄色油脂状痂皮,一般不痒。此外尚应与接触性皮炎鉴别,两者皮肤损害无显著差别,后者的特点为病变系因局部皮肤直接与某些过敏原接触引起,如衣服染料、外用药物、橡皮膏、塑料玩具等,无遗传倾向及家庭过敏史。
并发症 湿疹易并发继发细菌感染,以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多见. 于过去普及牛痘接种的年代,湿疹患者因种痘或接触种痘而感染牛痘病毒,可使局部皮损加剧并遍及身体其他部位,常伴高热及全身中毒症状,称牛痘性湿疹,病死率可高达12~30%。疱疹型湿疹是在湿疹的基础上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全身性感染,症状和牛痘型湿疹相似,预后也很严重。
治疗 治疗原则在于去除变态反应原,同时进行局部和全身疗法。全身疗法包括良好的护理与合理的饮食。抗组织胺药物等可能仅有镇静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仅限于较重病例急性期作短期治疗。有继发感染者可用抗生素。
首先须了解喂养情况,分析食物性质如牛乳、鸡蛋及母亲的食物与发疹的关系,疑牛乳过敏者可延长煮沸时间或改用奶粉或蒸发乳,必要时,改用大豆代乳品。患儿衣服(如羊毛、皮毛、木棉等),母亲所用化妆品及家畜等因素均应注意。治疗中应减少搔痒,避免过热、过湿、出汗等情况。剪短指甲,夜晚采用限制患儿肘部运动的措施,以防睡眠中搔抓患处。避免碱性较强的肥皂接触患处,减少沐浴,必要时以消毒植物油洗拭皮肤病损处。局部治疗,急性期用生理盐水,3~4%硼酸溶液,2.5~5%醋酸铝溶液,或1:1000白矾水,每日多次湿敷,但应每日间断停用11小时以防皮肤浸渍。渗液控制后,亚急性期用洗剂、糊剂或软膏。慢性期用油膏。某些氟化皮质醇制剂于急性期后局部应用,效果显著,可用0.1~0.25%醋酸氟氢考地松冷霜或油膏,少量多次涂用为宜。干燥型及病程迁延者的皮肤增厚处,可用1.5~3%煤焦油软膏,10~20%黑豆溜油或3%糠溜油软膏外擦有一定疗效。于局部用药时,若皮损明显加剧,应警惕药物局部应用引起接触性皮炎的可能。

☚ 药物性变态反应   丘疹样荨麻疹 ☛

婴儿湿疹

eczema infantum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