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威廉·葛德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威廉·葛德文 威廉·葛德文1756—1836英国政治哲学家、作家,舆论学的奠基者之一。早年受过严格的宗教教育,曾投身于宗教事业。后来,由于受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西欧启蒙主义思想家的影响,断绝了同宗教的关系,转变为无神论者。他的著作涉及很多领域,包括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有《政治正义论》、《英联邦历史》、《凯勒布·威廉遗事》、《法国哲学》等。《政治正义论》共三卷,于1793年至1798年先后出过三版。我国三联书店和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过中译本。《政治正义论》一书论述了许多舆论学原理,对“政权机关的精神实质”、“人的自觉行动来源于见解”、“社会契约和服从”、“见解在社会和个人中间的作用”、“政治社团和民意”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意见的表达与运用作了系统的论证,其目的在于训导人们在发表观点时养成真诚、坚定和公正的习惯。葛德文提出这样的论断:“理解力的健全是同自由探讨有关的;因此,在公众安全所能允许的范围内,舆论是不应该受限制的。”他发现,越是允许人们自由发表意见,社会舆论也就愈加发达,人类也就越具有真诚和公正的信念。显然,葛德文的理论直接指向封建制度对人类自由与良心的摧残,表达、歌颂了新兴的理性主义。《政治正义论》一书还阐明了舆论生成的过程。葛德文指出,舆论必须是真理,并以见解的形式向他人传授。健全的推理和真理是能够由一个人充分地传授给另外一个人的。如果真理在传播过程中确实能为他人所信服,它对于公众和整个世界将是无法抵抗的力量,会被逐一应用到每一个个别人身上,最后把所有的人包括在内。舆论正是通过见解传授过程征服了公众而形成的,而其中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自由的社会交往”。人们能够在坦率而无保留的谈话中交换意见,提出疑问,作出的论证不仅立场公正,态度明确,而且“具有性情谦和及精神和善的特点”。葛德文还指出,舆论是压制不住的,只有在专制国家里强奸民意才能行得通,而在共和制国家里强奸民意则要不断激起舆论波动。这是因为,“在专制国家里,人们的思想受着一贯强奸民意的压抑;而在共和制国家里,思想则保存着较大的活动自由,而强奸民意的行为也更易于适应舆论的波动”。 ☚ 城市舆论场 信仰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