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姬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姬旦即“周公”。 姬旦 姬旦周朝宗室。文王第四子,武王弟。因其采邑在周 (今陕西岐山北),故时人称为周公。在周人伐纣灭殷商、建立周朝的过程中,辅佐武王,屡建功勋。武王封他为鲁公。他见天下未定,便让长子伯禽就封国,自己留在京师,继续辅政。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即位。周公担心他无法应付繁杂的政务,又怕天下诸侯乘机叛周,于是登上王位,摄政当国。当时武王弟管叔、蔡叔、霍叔等对周公执政心怀不满,于是散布流言,说周公将要谋害成王,篡夺王位。甚至连召公奭,太公望等也怀疑他有野心。武庚见时机成熟,便乘机煽动管叔、蔡叔、霍叔,联结殷的旧属国及徐夷、淮夷等一起反周。姬旦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他先向召公奭等人诚恳地作出解释,求得他们的谅解; 然后以成王的名义调动军队,出师东征。经过三年苦战,终于平定了叛乱。他杀了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和霍叔,灭掉了参加叛乱的国家,巩固了统治。为了加强对殷商“顽民”的管理,他派召公奭营建东部洛邑 (今洛阳),称为“成周”,将 “顽民” 迁到那里,驻兵八师,集中监视。又在成周西三十里建一座 “王城”,以管辖成周; 控制殷商旧族势力,防止他们再次发动叛乱。此外,他继续实行武王封邦建国的策略,大封宗室功臣。武王和周公先后分封七十一个诸侯,其中同姓五十五人,异姓十六人。这种方式改变了过去方国、部落林立,散乱无纪的局面,使得四方诸侯成了周王室的屏藩。他又普遍推行井田制,巩固了周王朝的经济基础。周公摄政七年,成王已大,便返政于成王,退而为臣。成王亲政初期,周公还作《多士》、《天逸》等文,告诫成王勤政爱民,力戒骄奢。又制礼作乐,依靠各种典章制度来维护周王朝统治。这些措施对后来的封建王朝产生了很大影响。 ☚ 微子 姬奭 ☛ 姬旦 姬旦即“周公”。 ☚ 展禽 桑春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