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姚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姚鼐1732—1815

清散文家。字姬传,一字梦榖,室名惜抱轩,旧时或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进士,选庶吉士,改任礼部主事。历任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四库馆纂修官,记名御史等职。辞官后,在江南紫阳、钟山书院主讲四十余年,以培养后进为务。治学以经学为主,兼及子史、诗文。曾受业于刘大櫆,为桐城派主要作家。主张文章须以“考据”、“词章”为手段,以阐扬儒家义理;并以阳刚阴柔区别文章风格,同时又发展刘大櫆拟古主张,提倡从模拟古人“格律声色”入手,进而模拟其“神理气味”。著有《惜抱轩全集》。选有《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抄》等。

姚鼐

姚鼐1732—1815

字姬传,一字梦穀,室名惜抱轩,亦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乾隆进士,选庶吉士,改礼部主事,历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官至刑部郎中,记名御史,任《四库全书》纂修官。告归后,主讲紫阳、钟山等书院四十余年。曾受业于刘大櫆,为“桐城派”三祖之一。提出“义理、考据、文章”三者合一的古文理论;又以“阴柔”、“阳刚”论文章风格,并提倡从模拟古文的“格律声色”入手,进而模拟其“神理气味”,补充了刘大櫆的说法。所作散文多为序跋碑铭,间有佳作,以谨严洁炼见长。有《惜抱轩诗文集》。选有《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钞》。

☚ 王文治   翁方纲 ☛
姚鼐

姚鼐1731—1815

字姬传,号梦谷,别号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历官礼部主事,刑部郎中,四库馆纂修,后因意见不合告归。先后主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敷文书院、歙县紫阳书院、江宁钟山书院等。倡义理、词章、考据并重,辑《古文辞类纂》,为时所重,成为桐城派创始人之一。著有《惜抱轩全集》。同治七年(1868)郑福照编有《姚惜抱先生年谱》。鼐以古文名家,词固为馀事。有《惜抱轩词》一卷,嘉庆间刊本。

☚ 吴省钦   顾光旭 ☛
姚鼐

姚鼐1732—1815

字姬传,一字梦榖,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桐城(今属安徽)人。少家贫,体羸多病,而嗜学如命。清高宗乾隆二十八年(1763),登进士第,选庶吉士,散馆授兵部主事,历充山东乡试副考官、湖南乡试副考官、会试同考官,累迁至刑部郎中、记名御史,以大臣荐参与纂修《四库全书》,后因病乞归。归后,历主安徽敬敷书院、扬州梅花书院、南京钟山书院讲席凡四十年,造就人材极多。卒于南京。鼐为刘大櫆弟子,治学推尊程、朱,并强调义理、辞章、考据并重,为桐城派中集大成者。其诗多为友朋赠答、记游怀古、咏物题画、模山范水之作。其论诗崇尚“大美”,如《柬王禹卿病中》:“群舒山色如连云,万里江涛蹙山动。我昔结屋山中居,敲雾蒸云日澒洞。青蓑短棹放中流,山壑贞观信天纵。”其写庐山瀑布:“石梁忽贯青霞落,倒海流云走空壑。万谷钧天广乐鸣,思鸟哀猿一时作。”(《望庐山瀑布》),其他如《米友仁楚江风雨图卷》《朱白泉观察以其先都统公指画<登山虎>见示因题长句》、《登泰山观日出》等皆气势雄伟,境界浩茫,沉雄横逸,读之使人开阔心胸,精神搴举。鼐善于以古文义法融人诗中,使得诗章劲气盘折、风格孤峭。这也体现在其近体诗中:“海上青天雷雨豗,惊涛奔入乱山开。青冥楚越孤帆去,浩荡淮沂四面来。春草不知韩信里,秋风曾到项王台。谁明鼓楫中悲慨,仰视云霄数雁回。”风格苍老,笔劲气健。鼐开桐城诗学,其弟子方东树、姚莹、梅曾亮等人都受其影响,推动了宣宗道光(1821—1850)、文宗咸丰(1851—1861)年间诗风的转变。一生著作极富。有《九经说》十九卷、《三传补注》三卷、《老子章义》一卷、《庄子章义》十卷、《江宁府志》五十六卷、《惜抱轩文集》十六卷、《文后集》十卷、《诗集》十卷、《诗后集》一卷、《惜抱轩尺牍》八卷。编纂《古文辞类纂》七十五卷、《五七言今体诗钞》十八卷。《清史稿》卷四八五、《清史列传》卷七二有传。桐城郑福昭为撰《姚惜抱先生年谱》一卷。

☚ 朱彭   施朝幹 ☛

姚鼐1732—1815

字姬传,一字梦穀,人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今安徽桐城县)人。清代散文家。桐城派代表作家之一。乾隆二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改兵部主事。历充山东、湖南会试同考官,累迁刑部郎中。为四库馆纂修官,记名御史。后乞病归,历主江南紫阳、钟山各书院四十余年。著有《惜抱轩全集》十六卷、后集十卷等。编选《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钞》。
索引:姚鼐,姬传、梦榖,惜抱先生;惜抱轩。

姚鼐

 清代著名散文家。字姬传,又字梦縠,书室名惜抱轩。中进士后,官至刑部郎中,担任过四库全书馆纂修官,辞官后,先后主讲于梅山、钟山、紫阳等书院四十余年。论文主张义理、考据、词章三者融合,不分门户。其作品后人总编为《惜抱轩全集》。所选《古文辞类纂》流传甚广。

姚鼐 - 可可诗词网

姚鼐

姚鼐(1731—1815),清代著名文学家。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桐城(今安徽省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 进士,官至刑部郎中,充四库全书编修官。中年辞官,主持梅花、紫阳和钟山等书院共40年。他继承方苞、刘大櫆的古文主张,是桐城派古文的中坚人物。为文主张“义理、考证、辞章”三者并重,“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不可偏废。其散文以“醇正严谨”著称,通常写得简洁清雅、自然明快、富有意韵。著有《惜抱轩集》。

姚鼐

姚鼐1732—1815

清代散文家、辞赋理论家。《清史列传》有传。字姬传,一字梦榖。因室名“惜抱轩”,人又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家贫嗜学,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历官兵部主事、刑部郎中,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主讲梅花、紫阳、钟山等书院四十余年。姚氏继承同乡方苞、刘大櫆之学,为桐城派散文大家。为文主张“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合一,提出“阳刚”、“阴柔”之说以概括文章风格,又总结“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为文章构成之八大要领。所选《古文辞类纂》最能明其文学理论。其中有“辞赋”一类,不仅见其选家眼光,且亦著议论,以显其辞赋理论之观点。著有《惜抱轩全集》88卷。

☚ 姚燮   贺贻孙 ☛
姚鼐

153 姚鼐1732—1815

清代学者、散文家。字姬传,一字梦舍,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历官礼部主事、刑部郎中等职。曾参与《四库全书》纂修,书成辞官,历主梅花、敬敷、紫阳、钟山等书院讲席,培养了一大批门生弟子,最著名的是方东树、梅曾亮、管同、姚莹,号“姚门四弟子”。继同乡方苞、刘大櫆之后,提倡古文创作,主张义理、考证、文章合一,标举“神、理、气、味、格、律、声、色”八个文章要素,以阴柔和阳刚论析文章风格,使古文之学更加系统规范,成为桐城派的宗师。其文简洁清淡,雍容和易,然气势不足,规模也不够阔大。亦能诗。有《登泰山记》、《江上竹枝词》等诗文名篇。著有《惜抱轩全集》,编有文总集《古文辞类纂》,诗选集《五七言今体诗钞》,前者影响较大。

☚ 蒋士铨   黄景仁 ☛
姚鼐

姚鼐1732—1815Yao Nai

清代散文家。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桐城(今属安徽省)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曾任刑部郎中、四库全书馆纂修官等职。44岁时辞官归乡,主持扬州梅花、江南紫阳、钟山书院40余年。
姚鼐是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他继方苞、刘大櫆之后,发展了桐城派的义法论,提出了义理、考据、文章三者互相为用的主张;他把文章的要素分为“神理气味”与“格律声色”两个方面,认为“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主张沿着格律声色去追求神理气味(见《古文辞类纂序》);另外,他还概括了阴柔阳刚两大类文章风格。其观点总结了前人创作经验,发展了古代散文理论。其文主要学习欧阳修、曾巩、归有光等人,雍容雅洁,纤徐平淡,讲究谋篇布局。代表作有《伍子胥论》、《复鲁絮非书》、《登泰山记》等。《登泰山记》结构谨严,造语精炼,把雪后泰山极顶的景象描绘得壮丽雄伟,文章苍劲朴茂,工力深厚,体现了桐城派散文的特色。其文章的缺点是内容较为狭窄,过于讲究形式、技巧,偏于阴柔之美而缺乏阳刚之气。
姚鼐亦长于诗,尤工近体,《河上杂诗》、《金陵晓发》、《山行》、《天门》等皆清秀雅致,颇富情韵。
著有《惜抱轩全集》88卷,辑有《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钞》。

☚ 赵翼   翁方纲 ☛
姚鼐

姚鼐1732—1815

清代散文家。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桐城 (今属安徽省)人。乾隆二十八年 (1763年) 进士,入翰林,曾任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四库全书馆纂修官等职。但他并不热衷于功名富贵,四十四岁时托病辞官归乡,后主持江南紫阳、扬州梅花、钟山、敬敷等书院共四十余年。姚鼐是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他继方苞、刘大櫆之后,发展了桐城派的义法论,提出了义理、考据、文章三者互相为用的主张;他把文章的要素分为“神理气味”与“格律声色”两个方面,主张沿着格律声色去追求神理气味。其文主要学习欧阳修、曾巩、归有光等人,雍容雅洁,纤徐平淡,讲究谋篇布局。代表作有 《伍子胥论》、《登泰山记》、《复鲁絜非书》等。《登泰山记》结构谨严,造句精练,把雪后泰山极顶的景象描绘得壮丽雄伟,文章苍劲朴茂,工力深厚,体现了桐城派散文的特点。姚鼐亦长于诗,尤工近体,《河上杂诗》、《金陵晓发》、《山行》、《天门》等皆清秀雅致、颇富情韵。他任四库全书馆纂修官时所编《古文辞类纂》,在当时流传甚广,对清代中叶以后的散文影响很大。著有《九经说》、《惜抱轩全集》八十八卷。

☚ 袁枚   民间文学 ☛
姚鼐

姚鼐1732—1815Yaonai

清代散文家。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县)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曾任礼部主事、刑部郎中,充任山东、湖南乡试考官。四库开馆,充任纂修官。后辞官归里,先后主持紫阳、敬敷、梅花、钟山等书院讲席达40年之久。姚鼐是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他将方苞、刘大櫆的文学主张加以发展,使之更系统化。他提出了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相互为用的主张;提出了“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为文章八大要素的看法;他提出了文章风格有阳刚、阴柔之别,但均为文章所需,不可偏废。姚鼐的散文,多以个人生活为内容,尤以纪游写景见长,较少反映社会现实。其文工于剪裁,结构严谨,语言简洁自然,纡余要眇,雍容和易之风颇近欧阳修、曾巩,偏于阴柔之美。《复鲁絜非书》、《登泰山记》等为其名作。姚鼐亦能诗,尤工近体。有《惜抱轩全集》、《古文辞类纂》等传世。

☚ 纳兰性德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

姚鼐1731—1815

清散文家。字姬传,一字梦谷,因名室为惜抱轩,又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乾隆进士,官至刑部郎中,充四库全书编修官,书成,以御史记名。后乞养归,历主江宁、扬州、徽州、安庆等地书院凡40余年。曾受业于刘大櫆,为“桐城派三祖”之一。论文主张“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不可偏废;要求写作由“文之粗”即“格、律、声、色”达到“文之精”即“神、理、气、味”;又区别艺术风格为“阳刚”“阴柔”两大类;全面总结并发展了桐城派文论。其散文以“醇正严谨”著称,清通自然,简洁明快。有《惜抱轩全集》,又选有《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钞》。参见“美学”中的“姚鼐”。


姚鼐

“桐城派”代表人物。认为完美的艺术品是“道与艺合”、“醇雅有体”地赞述封建义理的精巧之作。系统论述了传统的阳刚、阴柔之美的理论,认为艺术美是二者的结合,是作家“意与气”的产物。参见“文学”中的“姚鼐”。

惜抱轩文集/惜抱轩文集/惜抱轩先生文选/姚姬传文钞/惜抱先生尺牍

☚ 潜研堂文录   惜抱轩文集 ☛

姚鼐

姚鼐1732—1815

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桐城(今属安微省)人。著有《惜抱轩全集》,编有《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钞》。他的文章,简淡纡徐,偏于柔美。在散文理论方面,他继承方苞的义法论,又继承刘大櫆的声气论,并有所发展。其一、提倡义理、考证、文章三者的合 一以“相济”,反对“言义理之过者,其辞芜杂俚近,如语录而不文;为考证之过者,至繁碎缴绕,而语不可了”(《述庵文抄序》)。其二,提出“神理气味格律声色”说:“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则精者亦胡以寓焉?学者之于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终则御其精者而遗其粗者。”(《古文辞类纂序》)其三,概括文章的阳刚、阴柔两大类风格,认为二者可以有所偏胜,不可有所偏废:“阴阳刚柔并行而不容偏废,有其一端而绝亡其一,刚者至于偾强而拂戾,柔者至于颓废而闇幽,则必无与于文者矣。”(《海愚诗抄序》)姚鼐在创作和理论上的实绩,使他成为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

☚ 袁枚   章学诚 ☛

姚鼐

姚鼐1732—1815

字姬传,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桐城(今属安徽)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官刑部郎中,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中年弃官,主持江宁、扬州、徽州、安庆等地书院40年,梅曾亮、管同、方东树、姚莹、刘开等都是他的弟子。早年曾受业于刘大櫆,继承同乡方苞、刘大櫆、姚范的古文之学,成为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论文主张义理、考证、文章三者不可偏废;并以阳刚、阴柔区别文章风格,认为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都是文章需要的,不能偏执;同时又发展刘大櫆的拟古主张,总结出模拟古文的“神理气味”“格律声色”八要素。其文章风格大致与欧阳修、曾巩之文相近,简洁清淡,醇正严谨,雍容和易,一如其人。总体上偏于阴柔之美,在桐城派诸家中,最富情韵。唯缺少气魄而风采见弱。著有《惜抱轩全集》。所编《古文辞类纂》影响甚广。

☚ 陈奉兹   严长明 ☛

学品兼备

☚ 江南名士   学品兼备 ☛
姚鼐

姚鼐1732~1815

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早年随伯父姚范和刘大櫆学习经学、古文,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后授兵部主事,历任山东、湖南乡试主考官、三十六年会试主考官。累官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参与纂修《四库全书》。主持梅花、紫阳、敬敷书院40年。桐城派的义法论和声气论经其发挥和深化,成为一套较系统的古文理论。他提倡义理、考证、文章三者的合一以“相济”,总结文章的”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为八大要素,阐述其关系,同时概括了文章的阳刚、阴柔两大类风格,认为两种风格都是文章所需要的,不能偏废。其散文简洁清淡,纡徐要渺,雍容和易,一如其人。诗有清拔淡远之致,尤工近体。著有《惜抱轩全集》88卷,包括文集和诗集,又有《法贴题跋》、《左传补注》、《国语补注》、《公羊传补注》、《谷梁传补注》、《九经说》、《老子章义》、《庄子章义》等。选编古文辞赋集《古文辞类纂》》75卷及《五七言今体诗钞》18卷。

☚ 吴贻詠   方维甸 ☛
姚鼐

姚鼐1731—1815

字姬传,一字梦谷,轩名惜抱,人称惜抱先生。桐城(今枞阳)人,清代文学家。乾隆十五年(1750)举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入翰林院,选为庶吉士,改任礼部主事,充山东、湖南等地副考官,恩科会试同考官,擢至刑部郎中等职,并参加《四库全书》编纂。四十四岁辞官归里,先后在安庆、桐城、扬州、苏州和南京,从事教育和文学研究,历主梅花、敬敷、紫阳、钟山等书院。他论文承同乡前辈方苞、刘大櫆之遗绪,提出“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不可偏废,从理论和实践上集清初桐城古文家之大成。时人周书昌为之语曰:“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桐城文派之名由此起。他的文学理论主张为其他许多文学大家所接受,乃至影响到近代的曾国藩等人,由是桐城派声名大振。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后,桐城派的影响才渐归于寂。姚鼐生平著作很多,后人总编为《惜抱轩全集》和《惜抱轩遗书》等。

☚ 戴震   罗聘 ☛
姚鼐

姚鼐1732—1815

清文学家。字姬传,一字梦谷,因室名惜抱轩,世人又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少家贫,体弱赢多病,然嗜学如命。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进士,选庶吉士,后改礼部主事、兵部主事,累官至刑部郎中。历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四库馆纂修官,书成,以御史记名。中年托病辞官,在扬州、江宁等地主讲钟山、紫阳等书院凡40余年。早年从伯父姚范学经,又随刘大櫆学古文,成为桐城派的主要作家。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并工诗文。论文与刘大櫆等一脉相承,在方苞义法的基础上,提出“考据、词章、义理”三者合一,前者为手段,后者为目的,强调“辞”要“足志”,要以宣传程朱理学为旨归;学文之法主张多读多做,摹拟而能自我脱化;又以“阳刚”、“阴柔”论文章风格。其理论对后世散文家有极大影响。所编《古文辞类纂》,流传甚广,成为桐城派作文典范。作品多为书序、碑传之类,大都阐发程朱理学,无多大意义。但山水小品别具风格,清新逸致,晓畅简洁,具有凝炼、澄澈、明润无暇的意境。在山东从政期间写下的描绘山东名胜的《登泰山记》、《游灵岩记》2篇即是其代表作。前者仅用400余字,抓住冬季泰山的特点,表现了东岳泰山的雄奇壮丽。其中“雪中观日”一段,尤为后世称道。著有《惜抱轩诗集、文集、文后集》38卷、《庄子章义》10卷、《九经说》19卷及《三传补注》等多种。

☚ 结合   骆驼祥子 ☛

姚鼐1732~1815Yao Nai

poet and literator of the Qing Dynasty,also called Xibao. Works: A Collection of Xibao Studio,etc.

姚鼐1731—1815

清著名散文家。字姬传,一字梦穀,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少时家贫,体弱多病而好学。乾隆进士,官至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历主江宁、扬州等地书院凡四十年。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曾受业于刘大櫆,而成就过之,为桐城派主要作家。作品多为书序、碑传之属,大抵以程朱学说为依归,间杂考据。山水小品颇清逸。著有《惜抱轩文集》十六卷、《九经说》十九卷及《三传补注》等多种。

姚鼐1731—1815

清朝散文家。家姬传,一字梦谷,别号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进士。历任礼部主事、员外郎、乡试考官、四库馆纂修等。辞官后曾主持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敷文书院、歙县紫阳书院等。他工古文,为桐城派创始人之一,并提出义理、词章、考据三者并重的主张,使桐城派的文学理论更加系统化。所辑《古文辞类纂》为古文家所推重。有《惜抱轩文集》、《诗集》、 《三传补注》等。 (参考图630)

姚鼐

(清·雍正九年——嘉慶二十年 1731~1815) 安徽桐城人。字姬傳,號夢穀,别署稽川、惜翁,居室曰惜抱軒,人呼惜抱先生。乾隆二十八年 (1763) 進士,拜散館主事,遷刑部郎中,除禮部侍郎。嘉慶十五年 (1810) 重宴鹿鳴,加四品銜。後辭官歸鄉,主講鍾山書院。性恬淡,不慕榮利。深通經義,長於古文,不拘漢、宋門户,為“桐城派”之雄。晚而工書,專精王獻之,為方寸行草,宕逸而不空怯,時出董其昌之外。其半寸以内真書,潔净而能恣肆,多所自得。有《論書六絶句》。吴仲倫云: “書逼董玄宰 (其昌),蒼逸時欲過之。”趙彦稱云:“惜翁亦究心書學,筆致超然,純是書味醖釀而出。落墨似近山舟、夢樓,而品致清妙,實出二公之上。”又云: “疏逸之氣,勃勃紙上,深得大令妙處。”《霋岳樓筆談》曰:“惜抱行書,其疏逸處,似有行於倪雲林。”《藝舟雙楫》品其行草書“妙品下”,小真書“逸品下”。撰有《惜抱軒法帖題跋》三卷及經學著述許多,除《古文辭類纂》外,均輯入《惜抱軒叢書》、《惜抱軒全集》、《惜抱軒遺書》。後人集成 《姚惜抱墨迹》一册。


姚鼐書·七絶軸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3: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