妗读音j·in(ˋ),为in韵目,属en-in-un-ün韵部。巨禁切,去,沁韵。 ❶舅母。 上一条: 衿 下一条: 𫅍 妗《集韵》巨禁·沁;gîm‖jìn舅妈:阿~āgîm(舅妈) ❍ ~婆gîmbó(父母亲的舅母)。《集韵》:“妗,俗謂舅母曰妗。”宋·张耒《明道杂录》:“經傳中無嬸與妗字……妗字乃舅母二字合呼也。”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先媒氏請,次姨氏或妗氏請,各斟一盃飲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公孙九娘》:“女又嗚咽曰:‘兒少受舅妗撫育,尚無寸報。’” 妗ㄐㄧㄣˋjìn二3013①名舅母。⑴冀鲁官话。河北霸县。1934年《霸县新志》:「母之弟妻为~,又称为舅母。」⑵中原官话。山西运城〖 〗。陕西商县张家塬〖 〗。河南洛宁、通许〖 〗、原阳〖 〗、郑州〖 〗。1936年《河南上下篇》:「舅母谓之~。」⑶晋语。河南济源〖 〗、辉县〖 〗。山西灵石〖 〗、襄垣〖 〗。⑷官话。清梁章钜《称谓录》:「母之兄弟之妻曰~。」1935年《新城县志》:「母兄弟之妻为舅母,北人通呼为~。」⑸吴语。浙江镇海。清光绪五年《镇海县志》:「俗谓舅母曰~。」⑹粤语。广东阳江〖 〗、吴川。李全佳《吴川方言》:「母兄弟之妻曰~。」广东台山、新会、开平、恩平。香港新界锦田〖 〗。⑺闽语。广东汕头〖kim35〗。李新魁《潮汕方言词考释》:「潮汕话称舅母为~。」广东海康〖kim33〗、潮州〖kim35〗、潮阳〖kim313〗。福建厦门〖kim22〗、福安〖 〗、三明〖 〗、福清〖 〗、宁德〖 〗、永春〖kim22〗。②名妻兄弟的妻子。⑴冀鲁官话。河北盐山。1916年《盐山新志》:「~,舅之妻也。」河北南皮。山东。章炳麟《新方言・释亲属》:「山东谓舅妻为~。」⑵吴语。明陈士元《俚言解》卷一:「吴人…呼妻兄弟之妇亦曰~。」⑶闽语。广东潮州。翁辉东《潮汕方言・释亲》:「今潮呼舅妻曰~。」③名母亲。吴语。明陈士元《俚言解》卷一:「吴人呼母为~。」④形轻浮;炫耀。吴语。浙江苍南金乡〖 〗。酒吃落~起,话乱讲。江苏无锡薛典〖 〗。伊有仔点本事就要~葛。江苏苏州〖 〗、常熟〖 〗。上海〖 〗。~夹夹‖~搭搭。   妗jìn❶某些地区指舅母 △ ~子。 ❷妻兄、妻弟的妻子 △ 大~|小~。 妗❶(方)舅母:~子。 ❷妻兄、妻弟的妻子:大~子︱小~子。 妗*jinE6A1 ❶舅母。 ❷妻子的兄弟的妻子。 称妻方亲属 称妻方亲属夫称妻父母:岳 公姥 妻的父:妻公 妇公 外父 夫称妻父:舅 翁(冰翁;妇翁;岳翁;乐翁) 岳父 岳公 岳丈 丈人泰山 冰叟 乐冰 岳父和女婿:翁婿 冰玉 甥舅 岳父和女婿的美称:冰清玉润 冰玉清润 夫称妻母:岳母 丈母(丈母娘) 泰水 婆母 儿称母父:外祖(外祖父) 外公 家公 大父 儿称母的母亲:姥(姥姥) 外婆 外祖母 妻的弟兄:舅(舅子;妻舅;舅父;舅氏;舅舅) 妻弟:内弟 小舅子 妻子的哥哥:内兄 妻的姊妹:姨(~姨;大~) 母的兄或弟:渭阳 大舅:长舅 元舅 母的兄弟媳:妗(妗妗;妗娘) 舅母 舅妈 母的姐或妹:姨(姨妈;姨母;姨娘;阿姨) 从母 母亲的姐妹夫:姨父 姨夫 姨丈 ☚ 家族中的人 亲族 ☛ 妗jìn[书] (舅母) wife of one's mother's brother; aunt 妗 金文; 篆jìn[女(意符)+今(聲符)→妗(《説文》:“妗,妗也。一曰善笑皃。從女,今聲。”妗:舅母;妻兄、妻弟的妻子〈大妗子、小妗子〉。)] [清] 黄小配《廿載繁華夢》(第一回):“傅成隨帶他進後堂裏,和他的妗娘及中表兄弟姐妹一一相見已畢,然後安置他到書房裏面。” △妗jìn7画 女部 舅母: ~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