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疟疾
凡孕妇感受疟邪,出现寒战壮热,休作有时,汗出身凉为主证者,称“妊娠疟疾”,亦名“子疟”。如《叶氏女科证治》云:“妊娠患疟,寒热往来,名曰子疟。”本病病因,以六淫外侵为主,尤以风邪、暑邪,与疟疾的发生密切相关。《素问·疟论篇》云:“夫痎疟皆生于风”,“夏伤于暑,秋必痎疟”。复因孕妇体虚,易受外邪侵袭。《妇人大全良方》:“妊娠病疟,乃夏伤于暑,客于皮肤,至秋而发,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阳相离,寒热俱作。”如《女科经纶》引《产宝百问》云:“疟者,寒热之疾……,若妊娠寒热,皆因气血虚损,风寒乘之,致阴阳并挟,寒热互见。”
妊娠病疟,寒热俱作,怀胎最怕寒战,因筋骨皆振,易动其胎,故治疟必以安胎为首务。但邪不去则胎亦难安,故安胎莫先于去邪,而去邪药如常山、草果、槟榔之类,俱为妊娠禁药,不可孟浪妄投,惟发散中兼补其气,清热中兼养其血。此外服药亦宜适时,一般在未发前一至二小时服药为宜,古人也提出“未发前”投药是治疟的至要。妊娠疟疾,如属初起寒热往来,治宜疏解表邪,可用散邪饮(《胎产心法》),或用柴胡知母汤(《胎产心法》)。但疟有热多寒少与寒多热少的不同,临床必须审证施治。
热多寒少妊娠疟疾: 素体阳盛,疟邪乘之,正邪交争,阳盛则热。证见妊娠壮热寒战,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休作有时,口苦舌干,汗不畅泄,骨节酸痛,少气烦冤,口渴引饮,便结溲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热燥湿,截疟安胎。方用醒脾饮(《叶氏女科证治》),加青蒿。
寒多热少妊娠疟疾: 素体阴盛,疟邪乘之,正邪交争,阴盛则寒。证见妊娠寒战发热,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休作有时,恶心头痛,面色青白,口不渴,胸胁痞满,舌淡苔薄腻,脉弦迟。治宜辛温达表。方用柴胡桂姜汤(《外台秘要》),加青蒿。如兼见神疲肢倦,嗜卧自汗,泛恶,则宜健脾益气燥湿。方用人参养胃汤(《叶氏女科证治》),加青蒿。
若久疟不愈,耗伤气血,体虚邪恋,证见妊娠疟疾迁延不愈,或原有疟病,怀孕即发,食少倦怠,自汗,面黄肌瘦,遇劳则寒热时作,舌淡,脉弦细弱。治宜益气养血,调和营卫。方用何人饮(《景岳全书》),或用加减异功散(《广嗣纪要》)。妊娠疟疾治愈后,仍需十分注意饮食的调理,务使脾胃健运,气血旺盛,以防复发。
近几年来对青蒿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从中提取了有效成分——青蒿素。治疗疟疾有速效、高效、毒性小等特点,用于妊娠疟疾尤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