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学
藏医妇科学是研究妇女独具的子宫、阴道、月经、乳房等的疾病和妊娠、分娩为主要内容的专门学科。藏医认为,饮食精微和血、肉、脂、骨、髓、正精等维持生命活动的7种物质中,最后一种物质正精又分为白精、赤精2种,白精的一部分存在于中脉的上端,赤精的一部分存在于中脉的下端,两者的其余部分遍布于全身,营养机体。赤精的糟粕生化成经血,满12—50岁的妇女,每月行经一次,因而称为月经。当子宫中受精后,成为营养胎儿发育的一部分;白精是妇女自身的养分,不外流,其中糟粕生化成乳汁。由于饮食、起居行为发生不及、过甚、相反等反常及其他一些原因则引发妇科疾病。妇科疾病主要包括隆病、赤巴病、培根病、血病及上述各病共同为因,引起的子宫疾病5种,脉病即妇血病10种,妇风病6种,痞瘤病9种,虫病2种,共32种,另外妇产科疾病8种,合计40种。妇科疾病的总症状为腰和脐以下机体骨蒸疼痛,小腹灼痛,背部和膈膜等皆痛,诸脉热闪跳,颜面和全身没有感觉或麻木,肌肉色红肿胀,身生疱疹、发热,经血滴漓或潴聚化脓,或者脓血、黄水脓液混滴,脉象皆显热象,剧渴贪凉。妇女病治疗法见各该病条。
藏医妇科学在公元8世纪时期已经形成完整的理论,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四部医典》分妇科总论、妇科各病诊治和产科疾病诊治等三章专门详尽地进行了阐述。以后南北两派及历代很多医学大家均在妇科方面著有许多著作,进一步发展了藏医妇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