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妇女运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妇女运动 妇女运动指社会范围的、有目的、有纲领、有组织的、群众性的、大规模的争取男女平等的社会活动。机器大工业的产生使妇女从家庭走向社会,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作为社会问题被提出。18世纪80年代,资产阶级女权运动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基础上产生,以争取参政权为女权运动的奋斗目标,因此通常把资产阶级妇女运动称为女权运动。资产阶级妇女运动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其特点是在不触动资产阶级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前提下,争取所谓的男女平等。因此,女权运动只能局限于上层妇女之中,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虽然在20世纪之后先后获得了选举权,但广大劳动妇女仍然生活在私有制和男权制的社会里,没有从根本上获得解放。无产阶级妇女运动则克服了资产阶级妇女运动的弱点,从消灭阶级和废除私有制出发,把解放全人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妇女获得了新生,与男子一样,成为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社会的妇女运动是无产阶级妇女运动的继续,目标是实现实际生活各领域的男女平等。社会主义社会的妇女运动也称妇女彻底解放运动。 ☚ 大我型妇女 太平天国女子科举制 ☛ 妇女运动Women's Movement加拿大妇女运动有悠久的历史。从19世纪末以来,妇女组织起来争取社会地位,要求平等和正义。妇女在1918年获得联邦选举权。1929年推翻以前法庭关于妇女不是法人的裁决,取得担任议会议员的资格。同时,生活方式也发生深刻变化。技术的发展和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将大量妇女推向劳动市场。多数已婚妇女在外工作,但男女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60年代末期出现新的妇女运动,女权主义者凯特·密利特、杰曼·格里尔、格罗丽亚·斯泰纳姆、舒拉密斯·费尔斯通等人纷纷著书撰文,抨击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妇女们团结起来——妇女运动文选》(1972)和玛格丽特·安德森的《母亲不是人》(1973)两书产生了积极影响,使这次运动的规模和深度超过历次妇女运动。妇女们要求争取男女平等和妇女地位的根本改变。运动的参与者形形色色,开始是激进分子,很快自由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土著妇女、同性恋者也投入进来。运动涉及到政治、文化、大众媒介、法律、教育、卫生、劳工和家庭。宣传方式有讲座、娱乐活动、传单、标语、宣传画等,并出版许多有价值的专著、儿童读物、自学手册、专栏文章等。举行的活动有游行示威、祈祷、请愿等,还向政府、政党、有关机构、雇主等游说,争取对妇女运动的支持。各地纷纷成立大大小小的组织,各组织之间紧密联系与合作,并成立妇女地位全国行动委员会、加拿大妇女进步研究会、加拿大妇女学习机会协会等全国性的组织。1967年,一些个人和妇女组织说服联邦政府成立加拿大妇女地位皇家特别调查委员会,以解决妇女问题。委员会在1970年的报告中提出167条改善妇女地位的建议,并成为以后制定妇女政策与法令的基础。联邦政府和各省政府对此作出积极反应,相继成立妇女地位咨询委员会和其他机构,教育、卫生部门也成立妇女委员会和有关组织。现在,全国性妇女组织有70多个,省级、地方性组织有上千个。法庭1973年审理“默多克离婚案”、“拉韦尔案”,暴露出旧法律对妇女的不公正待遇,引起轩然大波。在妇女运动的压力下,各省不得不修改《家庭法》,改变那些歧视妇女的条款。 妇女运动woman movement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