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妇人大全良方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妇人大全良方

 《妇人大全良方》是宋代妇产科专著,南宋陈自明撰于嘉熙元年(1237)。明熊宗立补遗刊印,书名《妇人良方补遗大全》;后经明薛己校注刊印,对原著多有删改、补充,题为 《校注妇人良方》。《宋史·艺文志补》载“陈自明妇人良方,二十四卷”; 明代《国史·经籍志》、《秘阁书目》、《文渊阁书目》、《医藏书目》等均载“妇人大全良方,二十四卷”;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八千卷楼书目》、《壬子文澜阁所存书目》等均载“妇人大全良方,二十四卷”。现存主要版本有:明正统五年庚申 (1440)鳌峰熊氏刻本(熊宗立补遗本,下同);明正德四年己巳(1509)陈氏存德书堂刊本;明嘉靖二十六年丁未(1547)刻本(薛己校注本);《四库全书》本;《中国医学大成》本;上海大成书局石印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年版本。
 陈自明(约1190—1270),南宋妇产科学家。字良甫,晚年自称药隐老人,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医出身,曾任建康府明道书院医学教授。长于妇、外两科,著有《妇人大全良方》、《外科精要》二书,对后世有较大影响。他少时“遍行东南,所至必尽索方书以观”,以长期医疗实践为基础,集南宋以前妇产科之成就,系统总结,分门立论,以论设方,著成这本当时最为完善的妇产科专著。
 《妇人大全良方》24卷,分8门,立266论,设1118方,附48例医案,约30余万字。其主要内容包括:调经门,论谓“凡医妇人,先须调经”,论及月水不调、不通、不利、不断、崩漏、带下等方面; 众疾门,论谓“经脉不调,众疾生焉”,论及妇人之中风、风痹、血风、骨蒸、伤寒、霍乱等病;求嗣门,论谓“众疾既无,须知求嗣”,论及求子、禁忌、受胎、保生等方面;胎教门,论谓“求嗣已明,须知胎教”,论及娠子、受形、孕元立本、气质生成等方面;妊娠门,论谓 “胎教已明,须知妊娠疾病”,论及安胎、胎动、漏胎、早产及妊娠期伤寒、霍乱、时气、水肿等病;坐月门,论谓 “妊娠疾病已明,须知坐月”,论及护孕、滑胎、安产、催生等方面;产难门,论谓 “坐月已明,须知产难”,论及正产、伤产、横产、倒产、坐产等情及处理调治方法;产后门,论谓 “产难已明,须知产后疾病”,论及产后护理、调养、及产后胞衣不下、恶露不绝、乳疾、伤寒、血崩、阴挺等疾的治疗。以上各门均先立论、后列病、设方、论治。
 该书基本上反映了我国宋以前妇产科的理论成就和实践经验,保存了大量已佚文献中的宝贵资料,引录宋以前有关医书资料近30种,提及对妇产科有建树的医家30多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其为“采摭诸家,提钢挈领,于妇科证治,详悉无遗”,对中医妇产科学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妇产科重要名著。南宋以后的妇产科著作,大都以本书作为主要参考文献,如明王肯堂《女科准绳》、清武之望《济阴纲目》等均取材于此书。该书早年外传,有朝鲜活字抄本和日本手抄本。由于历史的局限,该书也掺有少量不够科学的内容,如求嗣、胎教两门中关于求男、转女为男、避邪等论述。

妇人大全良方

又名 《妇人良方》、《妇人良方集要》。妇产科著作。宋陈自明 (1190—1270)撰。二十四卷。自明字良甫(一作良父),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三世业医,曾任建康府明道书院医学教授。精妇产科与外科。精研岐黄古训,系统分析整理历代有关妇产科著述,结合自己临证经验和家传验方,总结南宋以前妇产科成就,于嘉熙元年(1237)撰成此书。凡分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产后八门,载论二百六十余则。前三门论妇科诸疾,后五门为产科,系统论述胎儿形成、发育、妊娠疾病、分娩、产后诸疾等。每门下列数十病证,均先明生理、病理,后分述诊法、治疗、防护等,并于论后附方。内容广博,论理精详,条目清晰,繁而不杂。所论颇有独到见地,如对月经病治疗注重调护气血,对阴挺下脱治以益气举陷等,为后世医家所遵从。另对经、孕期卫生及不孕症常见病因的分析,对顺产、难产过程的描写及处理,对乳岩病状描述及治法、预后判断等,均对后世有重要影响和启发。在治疗上力倡因证施治,所列方剂颇多效验,迄今仍广为临床所沿用。系中医妇产科重要专著之一,对后世影响颇深。明王肯堂《女科准绳》、清武之望《济阴纲目》 皆取材于此。是书后经明薛己校注重订,增入候胎、疮疡两门,并附薛氏治验及方剂,名为《校注妇人良方》,流行更为广泛。有明正德四年 (1509)陈氏存德书景刊本,明万历间刻本,《中国医学大成》本等。蔡景峰《陈自明与 <妇人大全良方>》(《健康报》 1964.2.29)、辛智科 《陈自明和<妇人大全良方>》(《陕西中医》,1983.2. 45) 可供参考。

妇人大全良方

书名。见妇人良方条。

妇人大全良方

125 妇人大全良方

中医妇产科专书。宋代陈自明撰,成书于嘉熙元年(1237年),共24卷。分为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产后等八门。每门分数十病证,以病分论,共二百六十余论。先为医论,后叙病因、证治、方药,并间附治验医案。全书汇集了《伤寒杂病论》、《诸病源候论》、《经效产宝》等四十余种有关医籍中的妇产科医学理论与临症经验,并结合陈氏家传秘方及其多年丰富的医疗实践,撰成此书。全书共收集1060多张方子。陈氏论治妇科诸病,尤重冲任、肝脾。指出“妇人病有36种皆为冲任劳损而致”,又认为肝脾损伤是月经病的主要原因。本书确实为一部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妇产科巨著,至今仍为医家所遵用。

☚ 外台秘要   诸病源候论 ☛
妇人大全良方

妇人大全良方

中医妇产科学名著。又名《妇人良方》、《妇人良方集要》、《妇人良方大全》、《陈自明妇人良方》。二十四卷。南宋陈自明撰。陈自明(1190—1270),字良甫(一作良父),晚年自称药隐老人。临川(江西抚州市西)人。著名医学家。祖上三代行医。陈自明年青时对家藏医书穷览无遗,常行医于东南地区,所到之处必索取方书以供研究,南宋嘉熙年间(1237—1240),他担任建康府(今江苏江宁)明道书院医学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和教学实践中,陈自明发现以前的医籍中有关妇产科的内容和论述率多散漫无系统,因而采摭诸家之说进行反复研读,结合本人的临床体会加以总结,编著成《妇人大全良方》。
此书分门列病,以疾著论,论后设方,更以验案加以说明。全书共三十余万字,分为八门,计二百六十余论,一千一百一十八方,四十八例验案。作者引录了前朝与妇产科有关的医籍近三十种,提及对中医妇产科有所建树的医家三十余位,论治妇女在各个不同生理时期的各种病症近二百种。全书分为妇科和产科两大部分。产科分列胎教、候胎、妊娠、产难、产后五门。胎教门计八论,论述了妊娠各个时期胎儿的发育情况。候胎门计六论,记载了有关妊娠的诊断,以及妊娠期间的禁忌药物,如牛膝、三棱、干漆、大戟、巴豆、芫花等。并列有孕妇禁忌歌诀,以便后学者记诵。妊娠门计五十论,除了叙述一般的孕期卫生,例如调节饮食、劳逸结合、加强个人卫生外,重点论述了妊娠期所特有的恶阻、子痫等疾病。产难门计七论,记述和列举了古代出现的各种难产以及助理难产的多种手法。产后门计七十论,主要论述了常见的产后疾病,如胎衣不下,产后血晕,产后腹痛,恶露不下,恶露不绝,产后发热,产后发痉、产后大便难、产后小便不通、乳汁不通等,并分析了病因,指出了治疗方法。妇科有调经、众疾、求嗣三门。调经门计二十论,论述了有关妇人月经的生理和病理,并分析了产生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等月经异常变化的病因病机,拟定了治疗方法和具体方药。众疾门计九十一论,论述常见的各种妇科疾患。主张对由结核引起的闭经,宜用滋补药进行治疗,反对乱用泻下药。对治疗各种风证提出了“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的见解。求嗣门计十论,主要论述了不孕的原因,认为造成女子不孕症的三种主要病症是“劳伤血气”、“月经闭涩”、“崩漏带下”,并主张患了不孕症后,应检查男女双方,“当先察夫妇,有无痼疾”,然后“依方调治,使内外和平,则有子矣”。书中还指出了早婚的弊端,主张晚婚,反对早婚,认为男子三十、女子二十是婚姻的适宜年龄。
《妇人大全良方》约成于宋嘉熙元年(1237),集宋代以前中医妇产科学成就之大成,为现存最早的内容比较完善的妇产科专著,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书中还保存了大量今已亡佚的中医文献资料。如唐昝殷的《经效产宝》、宋杨子建的《十产论》及《养生必用方》、《博济方》、《小品方》等。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按妇人专科始唐昝殷《产宝》,其后有李师圣之《产育宝庆集》、陆子正之《胎产经验方》。大抵卷帙简略,流传亦鲜。自明采摭诸家,提纲挈领,于妇科证治详悉无遗。”明嘉靖八年(1529),名医薛已重加校定,题为《校注妇人良方》,使此书更加广为流传。明代王肯堂之《证治准绳·妇科》、清代武之望之《济阴纲目》等后世医家的妇产科医著,无不取材于此。
现存版本有明正统五年(1440)鳌峰熊氏刻本(即熊宗立补遗本),明正德四年(1509)陈氏存德堂刊本、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刻印本、清《四库全书》本、民国二十五年(1926)《中国医学大成》本。此外尚有朝鲜活字抄本和日本手抄本等。今有校点重排铅印本出版。

☚ 洗冤集录   饮膳正要 ☛

妇人大全良方

二十四卷。宋陈自明(1190—1270)撰。陈自明,字良甫 (或作良父),临川 (今江西抚州)人,曾为建康府明道书院医学教授。陈氏三代业医,陈自明尤胜于其父祖辈,擅长妇产科与外科。陈自明虽出身世医之家,却并不自囿于家学,而是勤恳治学,遍索方书,精研古籍,广收奇方,博采众长,在结合自己实践,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撰写出《妇人大全良方》、《外科精要》等书。陈氏之前,妇产科著作不少,但纲领散漫,系统性差,《妇人大全良方》是第一部完备系统的此类著作。此书又名《妇人良方》、《妇人良方集要》。全书分为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产后八门,每门下分诸证,有论有方,内容翔实,论理精详。此书既注重对妇产科作理论上的系统阐述,又注重对这一学科各重点组成部分分别剖析。作者在理论上以《内经》为基础,并深受《诸病源候论》影响,但不拘泥于前说,从先天后天两方面来认识妇女经血来源,并把妇女的生理、病理分成三类,即室女、已婚与七七天癸数尽之后。这种认识比较正确,突出妇人以血为基本的思想,但又注意情况不同,证治有别。对于具体证治,作者强调要调理脾胃,因为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虚弱,不能饮食,荣卫不足,月经不行,肌肤黄燥,面无光泽,寒热腹痛,难以子息;或带下崩漏,血不流行,则成瘕症。所以荣血亏损,羸瘦燥热者,但助胃以壮气,使荣血生,则经自行;损伤肝脾而致月经不通者,但资其生化之源,则经自通;脾气衰弱,不能制水而变为肿满者,当益其津液,大补脾胃,方可保生;若暴崩下血不止,当以调补脾胃为大法。对阴挺下脱,则以益气举陷为原则。对经期、妊娠期卫生及不孕症原因的分析均有独到见解。对临产诸证处理及预后判断,也对后世大有启发。总之,此书在我国妇产科医学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尤其对明、清两代医家影响至深。明薛已校注重订,增入候胎、疮疡两门并附自己有关见解及方药,名为 《校注妇人良方》,流行更广。有宋建阳余氏勤有书堂刻本,明仿宋刊本,《中国医学大成》本,198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点校本。

妇人大全良方

《妇人大全良方》

《妇人大全良方》系妇产科著作。简称《妇人良方》。南宋·陈自明撰于1237年(嘉熙元年)。后经明·熊宗立补遗刊印,题为《妇人良方补遗大全》;又经明·薛己校注刊印,题为《校注妇人良方》。前者基本上保留了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的原貌,补遗处均有醒目注明。后者对原方做了大量删改、补充,实已自成一书。
《妇人良方》是一部有继承、有发挥、有实践、有分析、综合性很强,具有独创特点的妇产科专书。全书分为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产后八门,24卷,266论,1118方,48例医案,约30余万字。书中引录南宋前与妇产科有关的医书近30种,提及对妇产科有建树的医家30余位。此书在编写体例上分门列病,以病著论,论下设方,更以医案辅佐说明。在论治方面,书中涉及妇人在不同生理阶段的各种疾病近200余种。并提出了一些对后世中医妇产科发展很有影响的观点,如在治疗大法上总结出“大抵产前先安胎,产后先补益。”; 对孕妇而挟病者,特别指出“应避其毒药饵。”又科学地指出“……切不可多睡,须时时行步,不宜食粘硬难化之物,不可多饮酒,不可乱服汤药,亦不可妄行针灸,须宽神,减思虑,不得负重和登高涉险。”在妇科特点方面,陈氏十分重视病人在不同生理变化时期患同一种病证治法上的差异,选方用药亦细加区别。
此书总结了南宋以前妇产科成就,保存了大量已佚失的中医妇产科文献及其他佚书中的有关资料。如昝殷的《产宝方论》,杨子建的《十产论》及《养生必用方》、《博济方》、《小品方》等。该书在中医妇产科发展史上起了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南宋以后较重要的妇产科著作,均以《妇人良方》作为重要参考文献。由于受科学技术水平及历史时代的局限性,书中也带有一定的封建迷信色彩。尤其是在求子和胎教两门中,如求男论、转女为男论、避邪等等论述均属此类。该书最早版本为元·勤有书堂刻本,自此以后,属于此书各系统的诸类版本,现可见近30种(包括补遗本和校注本),并有朝鲜活字抄本及日本手抄本,近年有该书校点本刊行。

☚ 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济阴纲目 ☛
0001371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