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字二2310动称心。中原官话。山西汾西〖 〗。   如字又称 “如字读”。训诂术语。表明某字当读通常读音, 而非破读。 如 《左传·隐公元年》: “卫侯来会葬。”注: “卫国在汲郡朝歌县。”《经典释文》: “朝,如字。”这就是说,“朝”就读本音zhao,不读chao。只有有可能被人误读的字, 才注明 “如字”。 如字 如字训诂术语。与“读破”相对。指对有异读的字按其通常的读音去读,并按其常用的意义去理解。如《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陆德明《经典释文》注:“好,毛如字,郑呼报反。”意思是《毛传》读为“好坏”的“好”,是通常的读音,作形容词。郑玄读作“喜好”之“好”,是动词。又如《诗·邶风·二子乘舟》:“愿言思子,不瑕有害。”陆德明《经典释文》注:“害,毛如字,郑音何也。”即《毛传》就读为hài,义为“祸害”,郑玄读为hé,是“何”的通假字。 ☚ 古字某某同、古声某某同 辞 ☛ 如字训诂术语。“破读”的对称。常用来注释有异读的字。意指被注的字仍按其通常的读音来读,按其常用的意义来理解。例如《礼记·大学》: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陆德明《经典释文》注:“‘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好好’,上呼报反,下如字。”意即前一“恶”字变读为wu,后一“恶”字仍读其本音e;前一“好”字变读为hao,后一“好”字仍读其本音h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