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隶社会道德Nuli shehui daode
道德的历史类型之一。即在奴隶制社会经济文化基础上形成的道德历史类型。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奴隶社会道德是人类道德史上第一个阶级道德类型。在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是对抗的阶级,二者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在这种阶级关系基础上,形成了奴隶社会道德的基本特征。首先,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和绝对服从关系,是奴隶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道德的基本内容。奴隶主把奴隶视为牲畜和会说话的工具而任意处置和屠杀,奴隶对此极其不满和反抗,因此,维护还是反对这种人身依附和绝对服从的社会关系是奴隶社会道德的重要特征。其次,道德开始成为相对独立的社会上层建筑成分和社会意识形式。道德已日益成为调节或破坏某种社会铁序的主要手段,创立了比较系统的道德思想体系。再次,道德社会功能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它所反映和调节的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整体之间的关系,广泛地存在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之中。
奴隶社会存在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的对立,与此相适应存在着奴隶主阶级道德与奴隶阶级道德的对立。奴隶主阶级道德是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奴隶阶级道德是处支配地位的道德。奴隶社会道德与原始社会道德相比较,既表现了进步的倾向,又表现了退步的倾向。奴隶社会不像原始社会那样随意杀死俘虏,实行群婚,食人之风亦不普遍。这种道德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有合理的必然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但是,从公有制进入私有制来说,在人与人的道德关系方面,特别是奴隶主阶级的极端利己,穷奢极欲,荒淫无耻,残暴野蛮, 这又是道德上的倒退。但从人类道德发展史看, 不能由此否认道德在历史上是不断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