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女三字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女三字经 《女三字经》书名。清朱浩、文星源著,光绪26年(1905)听雨堂刻本。1卷,共5章4500字。全书采用三字一句的白话文形式,简明押韵,易读易记,是封建末世对女性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教材。“叙议章”重点介绍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原理,强调天地有序,男女有别,是全书的指导思想。“女道章”重点对未婚女性的行为做出规定,从一出世就要穿耳、缠足,讲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如何了解男女大防,遵守旧式礼法,直至结婚时要遵从父母之命。“妇道章”为全书重点,讲述已婚妇女如何侍奉公婆,处理好夫妻、叔伯、妯娌、姑嫂等一系列关系,教以治家待人的礼仪习俗。“母遵章”针对做了母亲的妇女而言,要她们从言论到行动处处教育子女遵守封建礼法,并用自己的行动为子女做出榜样。”懿范章”罗列古代众多“女范”、“妇范”、“母范”要广大妇女效仿。纵观全书,无一不是对广大妇女的重重精神枷锁。因其通俗易懂,流传极快,即使在辛亥革命以后,仍有影响,更显示出反动性。 ☚ 女儿经 女师箴 ☛ 女三字经书名。清代兴国朱浩文星源撰。光绪二十六年(1900)听雨堂刻本。专为教育妇女恪守封建道德品行而作的女子训教书。全书包括叙议意、女道章、妇道章、母遵章、懿范章等五章。仿效宋代《三字经》体例,以三字句白话文形式,训教女子要三从四德,做贤妻、良母、孝女、节妇,告诫人们女子一生下来就要教诲她学礼法、守闺房、少出门,“七八岁,讲伦常,十岁后,做女工,刀剪缝,蚕织事,无不通”;“十四五,将做媳,门内事,件件精,露头面,人贱轻”;“十八九,出嫁时,一切事,父母命,莫差错,谨顺从”;对待丈夫要“视为天,一切事,听夫婿,义最重,职当全,夫怒责,忍吞声,不生育,劝纳妾,休嫉妒,丈夫死,女要守,死事小,失节大;”要妇女“事翁姑,首敬顺,不并立,言必从”。总之要女子“讲三从,说四德,能终身,为准则”。在懿范章中,还列举众多“女范”、“妇范”、“母范”,要妇女效仿。《女三字经》三字一句,对仗工整,押韵顺口,节奏明快,便于记诵,在民间流传很广。 女三字经 女三字经中国古代女教书之一。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刻本,兴国朱浩文星源撰。全书分五章共四千五百字。叙议章开宗明义指出男女有别如天地分,女道章讲守闺门礼节,精通女工,在家裹足、穿耳,既嫁事舅姑,顺从莫违;妇道章讲如何处理对公婆、丈夫、妯娌的关系及治家待人之礼,要求妇女“事翁姑,首敬顺,不并立,言必从”,对丈夫“视为天,一切事,听夫婿,义最重,职当全,夫怒责,忍吞声,不生育,劝纳妾,休嫉妒,丈夫死,女要守,死事小,失节大”,“儿女生,谨护持,女十年,不出门,赖母教,讲三从,说四德,能终身,为准则”。在懿范章中,列举众多前代列女事迹,包括孝女、节妇、慈母各种事例,引以为范。全书以三字句白话文形式训教女子做孝女、节妇、贤妻、良母,通俗易懂,流传广泛。总的来说是宣扬三从四德,男尊女卑思想,但其中也有一些合理的伦理规范,仍值得伦理学者去研究。 ☚ 闺训千字文 母教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