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杯tào bēi由小到大组合成套的若干杯子:到前面里间屋,书架子上有十个竹根~取来。(四一·936) 古代名物 > 日用類 > 宴飲部 > 飲酒器 > 套杯 套杯 tàobēi 成套之杯。由若干大小依次排列,形制相同的杯子組成,每套可多達十只乃至二十餘只。當起於明清時期。既可作飲具,亦為一種精美工藝品。《紅樓夢》第四十一回:“鳳姐乃命豐兒:‘南面裏間屋書架子上,有十個竹根套杯,取來。’……劉姥姥一看,又驚又喜:驚的是一連十個挨次大小分下來,那大的足足的似個小盆子,極小的還有手裏的杯子兩個大;喜的是雕鏤奇絕,一色山水樹木人物,並有草字以及圖印。”《清朝野史大觀·大内異物》:“其一酒杯,二十有四,由大及小,如窣堵波,高二寸許,旋木為之,質黄色有木理。薄如紙,嘘氣輒可飛動,然能注酒。”清代景德鎮窰燒製之瓷套杯,以彩繪者居多,且多為十個一套,大小漸次可疊放成一個整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