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丁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丁香 【概况】: 异名 丁子香(《齐民要术》),支解香、雄丁香(《本草蒙荃》),公丁香(《本草原始》)。 基源 为桃金娘科蒲桃属植物丁香的花蕾。蒲桃属全世界有500余种,中国约72种。 原植物 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L.)Meer.et perry(Eugenia aromatica Baill.;E.caryophyllata Thunb.) 历史 《别录》收载,称“鸡舌香”。 《齐民要术》谓:“鸡舌香俗人以其似丁子,故呼为丁子香。”《唐本草》注云:“子似枣核,此雌树也,不入香用。其雄树虽花不实,采花酿之以成香,出昆仑及交州,爱州以南。 ”《纲目拾遗》载:“鸡舌乃母丁香也。”李时珍云:“雄为丁香,雌为鸡香。”据上,本种即为丁香的花蕾,而果实称为母丁香。 形态 常绿乔木,高达10m。 叶对生;叶柄明显;叶片长方卵形或长方倒卵形,长5~10cm,宽2.5~5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狭窄常下展成柄,全缘。花芳香,成顶生聚伞圆锥花序,花径约为6mm;花萼肥厚,绿色后转紫色,长管状,先端4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稍带淡紫,短管状,4裂;雄蕊多数,花药纵裂;子房下位,与萼管合生,花柱粗厚,柱头不明显。 浆果红棕色,长方椭圆形,长1~1.5cm,直径5~8mm,先端宿存萼片。种子长方形。(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13页,0026条图) 生境与分布 广东、广西等地有栽培。原产南太平洋的摩鹿加岛。 。【生药】:栽培 丁香为热带潮湿森林植物,宜温暖和湿润气候,不耐寒,雨水需均匀而充沛;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为佳。 用种子繁殖,秋季播种,按行株距17×10cm开沟点播,播后覆土盖草。幼苗出土后揭除盖草,进行田间松土、除草和追肥等管理。当苗高10~13cm时,按行株距26×20cm带土移植。待苗高33cm以上时,再按行株距6×5m定植。 苗期需搭棚遮荫。每年中耕除草多次,追肥4~5次,注意防寒保暖和叶枯病、根腐病的防治。 采集 通常在9月至次年3月间,花蕾由青转红时采收。采下后除去花梗,晒干。 药材主产于坦桑尼亚、马尔加什、巴西。中国有引种。 鉴别. 性状 花蕾呈钉形,长1~2cm。萼筒圆柱状,略带四棱,长6~14mm,直径约5mm,基部渐狭小,表面粗糙,刻之有油渗出;上端有三角形萼片4片,长约3mm,红棕色或暗棕色;顶端花冠圆球形,直径4~6mm,花瓣4片作覆瓦状抱合,棕褐色;将花蕾剖开,可见众多雄蕊,花丝向中心弯曲,中央有一粗壮直立的花柱,质坚实而重,入水即沉;断面有油性,指甲划之可见油质渗出。 气强烈芳香,味辛辣,有麻舌感。以个大、粗壮、鲜紫棕色、香气强烈、油多者为佳。 显微 本品萼筒中部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有较厚角质层。 皮层外侧散有2~3列径向延长的椭圆形油室,长150~200μm;其下有20~50个小型双韧维管束,断续排列成环,维管束外围有少数中柱鞘纤维,壁厚,木化。内侧为数列薄壁细胞组成的通气组织,有大形细胞间隙。中心轴柱薄壁组织间散有多数细小维管束,薄壁细胞含众多细小草酸钙簇晶。 粉末暗红棕色,具强烈香气,味香而辣。 ❶ 纤维大多单个散在,也有2~3个成束,淡黄色或黄色。 呈梭形,边缘平整或稍波状弯曲,一般长106~648μm,直径12~68μm,壁厚5~23μm,微木化,孔沟较稀或不明显,胞腔宽狭不一。 极面观呈三角形,赤道轴长12~20μm,赤道表面观呈双凸镜形,具3副合沟。 簇晶大小不一,直径3.5~26μm,棱角大多尖锐,少数角较钝,有的似方晶状。 ❺ 花托表皮细胞断面观呈类方形或类长方形,被淡黄色或几无色的角质层,厚5~26μm;表面观呈类多角形或类长方形,壁稍厚。气孔微突出于表皮表面。 ❻ 花粉囊内壁细胞断面观类长方形,壁具条状或网状增厚;表面观类多角形或类方形,垂周壁连珠状,平周壁具条状增厚。(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160) 理化 取样品粉末0.5g,加乙醚5ml,振摇数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丁香酚对照品,加乙醚制成每1ml中含16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以醋酸乙酯-石油醚(1∶9)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液,于105℃烘干,供试品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或黄褐色斑点。(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332页,图234-1) 加工炮制 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用时捣碎。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 花蕾含挥发油16~19%,油中主含丁香酚(Eugenol)80~87%、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l)9%、乙酰丁香酚(Acetyleugenol)7%,其它微量成分有庚酮-2(Methyl-n-amyl-ketone)、水杨酸甲酯、α-丁香烯、苯甲醛、苯甲醇、乙酸苯甲酯、间甲氧基苯甲醛、衣兰烯(Ylagene)、胡椒酚(Chavicol)。 花中含有齐墩果酸、山柰酚、鼠李素、苯并吡酮类化合物番樱桃素(Eugenin)、番樱桃素亭(Eugenitin)、异番樱桃素亭(Isocugenitin)、异番樱桃酚(Isoeugenitol)[1,2]。 附 芽含番樱桃素。丁香还含丁香子酚、丁香子酚乙酸酯[3]。 参考文献 [1]药学杂志(日) 1971;97∶1383 [2]CA 1949;43∶6621i 1950;44∶618i 1951;45∶2002f 1970;73∶101968j [3]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1991;6(2)∶83,6(6)∶270 。【药理】:❶ 抗菌 在1∶8000~1∶16000浓度时,丁香油及丁香油酚对致病性真菌,即有抑制作用;在1∶2000~1∶8000浓度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结核等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❷ 健胃 丁香为芳香健胃剂,可缓解腹部气胀,增强消化能力,减轻恶心、呕吐。5%丁香油酚乳剂可使胃粘液分泌量增加,而酸度则不增强;丁香油之作用稍差,连续应用,可使粘液耗竭,而恢复分泌需较长时间[1]。 也有报道丁香浸出液能刺激犬的胃酸分泌[2]。 ❹ 其它 丁香油0.5~1.0g/kg 给犬ig,有驱蛔虫作用,但常不能驱尽。丁香油酚给兔iv,可产生麻醉,但对小鼠sc 则不能[1]。体外的肌肉标本上有抗组胺作用[3]。 毒性 丁香油大量(5g/kg)给犬ig,可发生呕吐而死亡(胃肠粘膜有溃疡、出血,肝肾瘀血及浊肿,部分肝细胞坏死)。 丁香油酚大鼠ig LD50为1.93g/kg[1]。 参考文献 [1]中药大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3 [2]中医杂志 1980;(2)∶68 [3]CA 1981;95∶143920x。 。【药性】:性味 辛,温。 归经 入胃、脾、肾经。 ❶ 《汤液本草》:“入手太阴,足阳明、少阴经。” 功效 温脾胃,降逆气,益肾助阳。 主治 脾胃虚寒,呃逆,呕吐,脘腹作痛,泻痢,心腹冷痛,痃癖,疝气,肾虚阳痿。 ❶ 《药性论》:“治冷气腹痛。” 治奶头花,止五色毒痢,正气,止心腹痛。” ” ”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热病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❶ 《雷公炮炙论》:“不可见火。畏郁金。”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❶ 配干柿蒂,治伤寒咳噫不止。 ❷ 配甘蔗、姜汁,治干呕。 方选和验方 ❶ 《简要济众方》:“治伤寒咳噫不止,及哕逆不定:丁香30g,干柿蒂30g。焙干,捣罗为散。每服3g,煎人参汤下,无时服。 ” 姜汤下20~30丸。” ” ” ” ⑾《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胃寒呕逆:丁香3g,柿蒂6g。水煎服。” ⑿呃畏一二汤(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0;(2))治呃逆病:丁香5g,郁金10g,柿蒂5只,旋覆花10g,代赫石15g,半夏10g,陈皮10g。 煎汤服。 ⒀中医杂志 1988;(8):“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丁香9g,郁金9g,柴胡9g,枳壳9g,川芎9g,赤芍9g,板蓝根30g,甘草9g。煎汤,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 ⒁丁香苦参汤(湖南中医杂志 1989;(3))治足癣:丁香15g,苦参30g,大黄30g,黄柏20g,地榆20g,明矾30g,地肤子30g。煎水外洗,每日1剂,每剂煎2次,每剂可洗5~6次,每次洗15分钟。 ⒂丁桂散(浙江中医杂志 1985;(7))治痹证:丁香、肉桂等份,研末,加入适量汉防己末(或汉防己注射液)、生姜汁、米醋、白酒、面粉等,调敷患处。隔日1次。 ⒃江苏中医 1988;(2):“治瘰疬:丁香、千年健、金银花各15g,酢浆草10g,甘草5g。夏枯草50g。 。浸白酒中3日,每日服150ml,分多次服。” ⒄丁香散(广西中医药 1988;(1))治小儿泄泻:丁香30g,荜茇10g,胡椒5g,肉桂5g,吴茱萸5g,车前子(炒)20g。诸药研细末装瓶备用。 使用时取药末100~300mg,置入脐窝内。若脐突出者,则用食指轻按使之陷下后才放药,并以胶布固定,1~2天换药1次。 患有脐炎或皮肤过敏者忌用。 单方应用 ❶ 《千金翼方》:“治霍乱,止吐:丁香14枚,以酒100ml,煮取40ml,顿服之。用水煮之亦佳。” 食疗 ❶ 《摘元方》:“治朝食暮吐:丁香15个研末,甘蔗汁、姜汁和丸莲子大,含咽之。” ❻ 丁香煨雪梨(《中华食物疗法大全》)治疗慢性消化不良,反胃,恶心呕吐:雪梨1个,丁香10粒。雪梨剖开去核,放入丁香,文火煨熟,去丁香吃雪梨。 每日饭后食用数块。 ❶ 缪希雍《本草经疏》:“丁香,其主温脾胃、止霍乱壅胀者,盖脾胃为仓廪之官,饮食生冷,伤于脾胃,留而不去,则为壅塞胀满,上涌下泄,则为挥霍撩乱,辛温暖脾胃而行滞气,则霍乱止而壅胀消矣。齿疳 ” 古人噙之奏事,治口臭也。阴虚内热人忌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