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夺门之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是明英宗复辟的事件。由于于谦领导北京军民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英宗得以释放。1450年8月,朱祁镇由500瓦剌兵护送回到北京,成了太上皇,幽居南宫。朱祁钰是皇帝,朱见深是太子,后来朱祁钰废太子,立朱见济为皇太子,但英宗回归不久,又开始了宫廷内部的争斗。1457年正月,朱祁钰病倒,不能临朝,令武清侯石亨摄行政事,石亨见景帝病势沉重,即与都督张軏,宦官曹吉祥、官僚徐有贞等密谋发动政变,拥立英宗复辟,以邀功赏。正月16日夜,徐有贞与石亨、张軏、曹吉祥等会合,夜四鼓引千军潜入长安门,疾奔南宫,毁墙破门而入,进入英宗居地南宫,即扶英宗登辇,自东华门入宫,升奉天殿,拥英宗复辟。史称“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南宫复辟成功后,英宗即位的次日,便逮捕少保于谦、王文等。石亨、徐有贞等诬陷于谦等谋立藩王。徐有贞在英宗面前振振有词地说:“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功高盖世、爱国无私的于谦,最后却成为宫廷政变的牺牲品。随后又加紧迫害于谦所荐的文武官员,并榜示于谦罪于天下。论复辟功,徐有贞以原官兼学士入内阁,后升任兵部尚书,加封武功伯,石亨被封为忠国公,张軏封为太平侯,曹吉祥升为司礼太监,“夺门”之功得官者4000余人。2月,英宗废景帝仍为郕王,迁于西内,半月后景帝死去,葬金山,毁其所建寿陵。 夺门之变夺占宫门的政变。比喻宫廷政变。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在与蒙古瓦剌部队作战中被俘。败讯传到京城,举朝大震,其弟朱祁钰继位,是为景帝。第二年,英宗被释返京,称太上皇,于1457年趁景帝病重,发动宫廷政变,夺占宫门,废景帝而重新登位。(见《明史纪事本末·卷三十五·南宫复辟》) 夺门之变土木之变英宗为瓦剌俘虏后,兵部尚书于谦等拥立其弟朱祁钰(景帝)抗击瓦刺,次年英宗被释回京。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乘景帝病重,在宦官曹吉祥、将领石亨、官僚徐有贞等支持下,夺宫门,登基复位,废景帝,杀于谦。史称此次政变为“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即明英宗复辟。土木之变后,兵部左侍郎于谦力主坚守北京,反对南迁,被任命为尚书。英宗弟郕王祁钰即帝位,是为景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抗击瓦刺。次年英宗被释回京,幽居南宫。景泰八年(1457),宦官曹吉祥、将领石亨、官僚徐有贞等,利用景帝与英宗的矛盾,乘景帝病重,发动政变,拥英宗复位,废景帝,杀于谦。史称“夺门之变”,亦称“南宫复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