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头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头陀tóu tuó

梵语,僧人。崔峒《题空山人石室》:早晚悟无生,头陀不到城。白居易《偶作》:聪明伤混沌,烦恼污头陀。

头陀tóu tuó

佛教苦行僧。梵文Dhūta的音译。据说其僧穿不正色破布僧衣,吃乞食、坐食、少食,住荒僻地或坟地,且常坐不卧,如此苦行能除贪瞋烦恼。《西厢记》一本四折:“击磬的头陀烦恼,添香的行者心焦。”
(例)
❶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八·88·)
❷那上下房的院主,将本寺和尚,头陀、幸童、道人尽行开具手本二张,大小人等,共计二百三十名。(十六·211·)

头陀

头陀

佛教用语。又作“头陁”、“杜多”。义为抖擞,比喻僧人少欲知足,去离烦恼,如衣抖擞,能去尘垢,故称僧人为头陀。这里指行脚乞食的僧人。

☚ 省觉   策望 ☛
头陀

头陀

梵文Dh u ta的音译,意译即为“抖擞”(去掉尘垢烦恼)。是佛教所修的一种苦行。此苦行大致有十二种规定,如穿粪扫衣(破布衣),常乞食,一天只吃一顿午饭、一钵内只受一团饭,常坐不卧、居于露天坟地等。修此行者,即称“修头陀行者”。书中同上条韵文中,有“秉烛头陀,错拿香盘”之句,显然指修头陀行者;而第八十七回武松“做了头陀,上梁山为盗去了”,以及第九十六回与陈经济看相的叶头陀,亦是。

☚ 行者   表白 ☛

头陀

梵语称僧人为头陀。谓抖擞烦恼,如抖擞衣上尘垢。《文选》五九王简栖《头陀寺碑文》李善注:“天竺言头陀,此言斗薮,斗薮烦恼,故曰头陀。”唐杜甫《九家集注杜诗》二九《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顾恺丹青列,头陀琰琬镌。”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一九《寄白头陀》:“近见头陀伴,云师老更慵。”

头陀【同义】总目录


抖擞头陀
各种僧

各种僧

具有较高的德行、智慧的僧人:尊者
山野中的僧徒:野衲
云游僧:云僧 云衲 游衲 游僧 云水身 云水僧 游方僧(游方僧人)游方和尚
步行参禅的云游僧:行脚(行脚僧)
行脚乞食僧:头陀 头陁
寺院中管伙食的和尚:饭头
佛寺中专管接待宾客的僧人:知客
讲经的僧人:讲僧
翻译佛经的僧侣:译师
善于言谈的僧人:谈僧
小说中称济世救人的僧人:活佛 生佛
不守戒规的和尚:花和尚
参禅之僧:禅客
众僧徒:僧众
僧人,僧众:僧徒 淄流 释流 山众清众 释子

☚ 僧人   高僧 ☛
头陀

头陀

佛教术语。指修“头陀行”者。为出家僧人之一。所修“头陀行”共十二种:
❶穿“粪扫衣”;
❷穿“三衣”;
❸乞食为生;
❹每天只吃一顿午饭;
❺不吃零食;
❻钵中只受一团饭;
❼住寺院或人烟罕到之处;
❽坐坟地;
❾坐树下;
❿坐露天;(11)随地而坐;(12)常坐不卧。修“头陀行”者生活十分艰苦,借以去掉尘俗烦恼,故又称 “苦头陀”、“苦行僧”、“抖擞” 等。

☚ 游方僧   上人 ☛

头陀

梵文Dhuta的音译,又译“杜多”,意译“抖擞”(谓去掉烦恼)。佛教名词。佛教苦行之一。以著百衲衣、常乞食、随地坐等为主要内容。依此修行者,称“头陀行者”。

头陀頭陀tóu tuó

僧人。专指行脚乞食的僧人。《王氏医案续编·卷三》:“会过其门,将及天晓,适有带发头陀,由门前趋过,瞥见之大为惊骇,注目视之,知为僧也。”

头陀

Buddhist friar

头陀

佛教苦行之一。共有十二种,称“头陀行”,即: 著粪扫衣;著三衣;常乞食;不作余食;一坐食;节量食;住阿兰若;塚间坐;树下坐;露地坐;随地坐;常卧不坐。按这些规定修行者叫“修头陀行者”。后亦称行脚乞食的僧人为“头陀”。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6: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