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鲁阁公园
太鲁阁公园位于台湾东部,花莲、台中、南投三县交接处。境内河流以脊梁山山脉为主要分水岭,分别向东西奔流。东侧为立溪流域,面积约占整个公园的三分之二;西侧狭长的区域为大甲溪的上游,是剧烈造山运动隆起的变质岩貌形成的自然景观。
公园面积约9.2万公顷,以中部横贯公路为景观主轴,全区自成一完整的生态体系。平地至高山植物覆盖完整,保存不同气候带生态系统,是野生动物最佳的栖息场所。本区海拔落差达3700米,并受东北季风湿润气流影响,形成明显垂直温差及气候变化。又因高山、溪谷、峡谷、地形富于变化,形成了云海、彩霞、云雾及雪景等不同的自然景观。北以南湖北山、东以清水断崖、西以中央山脉接合欢山群峰为界,其中以立雾溪切割形成的太鲁阁峡谷景观最负盛名。
受地质地壳急速上升及河流快速下切的影响,形成立雾溪流及其特有的大理石峡谷地形,河流两岸呈千古绝壁,是世界罕见的地形、地质景观。有着帝王风貌的南湖大山、金字塔状的中央尖山及断棱硕岩状的奇莱北峰等,也各具特色。在经营管理上为兼顾保护、研究、娱乐的功能,依区内资源特性分为五个管理区:生态保护区、史迹保护区、特别景观区、游息区及一般管制区。其中生态保护区仅供生态研究,不对外开放。太鲁阁几乎包含了台湾所有植物的群落类型,可称为台湾植物生态体系的缩影。由于地质古老,地形变化特殊,太鲁阁还保存了许多稀有及濒临绝种的植物,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及保护意义。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其中鸟类约122种,飞舞于各林间小路上的蝴蝶有108种。另外,还有两栖类、哺乳类动物。区内的史迹分为史前遗址、泰雅族部落旧址、合欢越岭古道系统三类。史前遗址距今约有二千年历史;泰雅族来自西部雾社一带,依立雾河而居,有黥面及拔齿的习俗;合欢越岭古道辟建于立雾溪谷崖壁上方,已有一百年历史,部分仍保存良好。
公园内包括有太鲁阁峡谷、中横公路沿线,立雾溪流域、合欢山群、奇莱连峰、南湖连峰、清水断崖及三栈溪流域等游点。以立雾溪峡谷为中心,现有主要风景点长春祠、术鲁阁、宁安桥、溪畔、燕子口、靳珩桥、流芳桥、九曲洞、慈恩桥、天祥等等。自中部横贯公路开工后,太鲁阁地区随即列为重点建设的景区之一,经过30多年的逐步开发,其声名日增,成为台湾最重要的风景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