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县 太谷县太谷县位于太岳山北麓,晋中盆地东北部,面积1048平方公里,现辖3镇11乡,人口26.32万,县政府驻城关镇。 太谷,春秋时属晋称阳邑,西汉始置阳邑县。北周迁治今县址,隋更名太谷。后历代沿用。 境内东南部山峦重叠,均属太行山余支,西北部地势平坦,是太原盆地的一部分。东北、西南走向的大断裂,形成山地、丘陵、平原三种形态。境内主要山峰:东有八赋岭;东南有通梁山;南有跑马坪,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其中跑马坪海拔1914米为境内最高峰。八赋岭至通梁山一带有较大的松林区,其余山上有草皮覆盖。主要关口有回马口、马陵关等,是榆社至太谷的必经之路。主要河流有象峪河、乌马河,均为季节性河流。象峪河源出八赋岭,经范村出境,上游有郭堡水库一座。 太谷县属华北型高原气候,冬冷夏热,春旱秋涝。年均气温10℃左右,1月-7℃,7月23℃,最高气温36℃,最低为-26℃,年降雨量450毫米,霜冻期为10月上旬至次年4月中旬,无霜期160天左右。 境内共有耕地43.24万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大豆、薯类、棉花、蔬菜、西瓜、甜菜等。干鲜果品主要有苹果、沙果、红枣、核桃等。工业主要有农机、轻机、化工、化肥、冶炼、铸造、建材、纺织、皮革、五金、印刷、制药、农副产品加工、药用玻璃制品、线材、家具、服装、鞋帽、油刷、酿造、日用制品等。 交通方便,除南同蒲铁路、太焦铁路途经县境外,境内公路四通八达,太原至大口、大运公路等干线公路交错贯越县城,并有城关至左权等县的支线公路与乡镇级公路多条,全县各乡镇与各村庄均可通行汽车。 位于县城西南隅的无边寺,俗称白塔寺,建于西晋。光化寺位于县城西南七公里的白城村,是研究宋金建筑向元代发展变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特产以壶瓶枣、长山药、太谷果和太谷饼享有盛誉。其中太谷果以其果肉细密,甜酸香脆,汁多适口的特色更是誉满三晋。太谷饼烤制独特,香甜酥软,也是历史悠久的饼类佳品。太谷县生产的名贵药品“龟龄集”,主治男人的十六种病症,“定坤丹”,专治十四种妇女疾病,均为国内外信服中药者所珍视。这两种药品为传统出口物资,畅销港澳、东南亚、印尼、东欧等地。 ☚ 昔阳县 祁县 ☛ 太谷县晋中地区辖县。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东南、黄河支流汾水河流域。同蒲铁路经过境内。春秋晋国阳邑。战国属魏。西汉置阳邑县,治所在今太谷县东北阳邑村,属太原郡。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废;景明二年(501年)复置。北周建德六年(577年)移治白塔村,即今太谷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太谷县,属并州。唐开元中属太原府。元属冀宁路。明清属太原府。民国初属冀宁道,1928年属山西省。 太谷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阳邑县置,治所即今山西太谷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