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室Tàishì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曰: “太室山在河南阳城县西南,其先民人因山为氏。” 太室山,即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县北。此当以地为氏。 太室山名,即嵩山,在今河南登封縣北。《古文苑》蔡邕《述行賦》:“行遊目以南望,覽太室之威靈。” 太室明堂之中央室。《尚書大傳》: “樂正進贊曰: 尚考太室之義,唐爲虞賓。”鄭玄注: “太室,明堂之中央室也。” (《通德堂經解》)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山部 > 名山 > 崧高 > 太室 太室 tàishì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祠祭部 > 祭所 > 太室 太室 tàishì 亦作“大室”。太廟之中室。《書·洛誥》:“王入太室,裸。”孔穎達疏引王肅云:“太室,清廟中央之室。”《周禮·考工記·匠人》:“夏后氏世室,堂脩二七,廣四脩一。五室三四步,四三尺。”鄭玄注:“世室者,宗廟也。”賈公彦疏:“中央之室大一尺者,以其在中,號爲大室,故多一尺也。”宋·歐陽修《明堂慶成》詩:“九筵嚴太室,六變導和聲。” 太室 太室山名。即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县北。《左传·昭四年》:”阳城大室荆山终南,九州之险也。”注:“在河南阳城县西北。”《释文》:“大室,即中岳嵩高山也。在豫州。”以山上有石室,故名太室。蔡邕《述行赋》:“览太室之威灵。”——再往前行眺望南方,浏览中嵩山的威严灵秀。潘岳《怀旧赋》:“前瞻太室,傍眺嵩丘。”——向前远瞻太室,向傍眺望嵩丘。 ☚ 太清 太史先期 ☛ 太室tài shì帝王祖庙中的中央大室。《书·洛诰》:“王入~~,裸。” 太室山名。即今河南登封县北之中岳嵩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