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太子宾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太子宾客 太子宾客官名。为太子官属。见“东宫官”。 ☚ 太子少保 太子詹事 ☛ 太子宾客 太子宾客官名。唐代始置。此后历代沿置。至清代废。掌侍从规谏太子,大典礼时掌太子赞相礼仪。《旧唐书·职官志三》: “太子宾客4员,〔正三品。古无此官,皇家显庆元年 (公元656年) 春始置4员也〕掌侍从规谏,赞相礼仪。” ☚ 太子乐丞 太子詹事 ☛ 太子宾客 太子宾客太子属官。汉高祖(刘邦)欲易太子,吕后用张良计,迎商山四皓以定太子。高帝时,有4人 (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年老,以上慢侮,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谓之四皓。高帝不能致。及将废太子,太子迎4人至,侍从太子。太子由是不废。宾客之名始于此。至武帝,又为太子立博望苑,使通宾客。后晋惠帝 (司马衷) 诏曰: “遹幼蒙,今出止东宫,虽赖师傅群贤之训,其游处左右,宜得正人,能相长益者” ( 《通典》卷三十 《职官》 十二)。选卫瓘五人与太子往来,太保卫瓘息庭,司空陇西王泰息略,太子太傅杨济息毖,太子少师裴楷息宪,太子少傅华廙息恒,各道义之门,有不肃之训。其令5人更往来与太子习数,备宾友也。其实虽非官,而谓之东宫宾客,皆选文义之士,以侍储皇。唐代官制化。大唐显庆元年 (656年) 正月,以左仆射兼太子少师于志宁,侍中韩瑗、中书令来济、礼部尚书许敬宗并为太子宾客,正式定为官员,掌调护、侍从、规谏。凡太子有宾客之事,则为上齿,盖取象於四皓。宋、元、明沿例设置,多以他官兼任。明太子宾客与三师、三少,皆为东宫大臣。 ☚ 太子少保 詹事府 ☛ 太子宾客tài zǐ bīn kè官名。为太子官属,掌侍从规谏调护等。汉高帝时曾以四人为太子宾客,因上慢侮,四人逃往商山,称商山四皓;至高帝要废太子,吕后用张良计,使太子迎至,侍从太子,由是不废,武帝为太子立博望苑,使通宾客。晋惠帝选太保卫瓘息庭、司空陇西王泰息略、太子太傅杨济息毖、太子少师裴楷息宪、太子少傅华廙息恒五人与太子来往,称为东宫宾客。到唐朝,才正式定为官员,掌调护侍从规谏,凡太子有宾客之事则为上齿。宋、元、明沿置,多以他官兼任。见《通典·职官十二·太子宾客》、《续通典·职官十二》、《新唐书·百官四上·太子宾客》、《宋史·职官二·东宫官·太子宾客》、《明史·职官一·太子太师》。 太子宾客官名。唐高宗显庆元年(656)置,为东宫官属,掌侍从规谏,赞相礼仪。员四人,正三品。以后多用作大臣加衔,不负实责。 太子宾客官名。汉高祖欲废太子,吕后用张良计,致商山四皓为太子宾客;武帝为太子立博望苑,使通宾客;晋惠帝选卫瓘等与太子过从,称太子宾客;然均未为正式官名。唐显庆元年(公元656年)高宗以韩瑗等四人为太子宾客,始正式为东宫官属,秩正三品,掌侍从规谏,赞襄礼仪。宋亦置太子宾客,秩从三品,以他官兼任,无职司,亦无固定员额。辽南面官有太子宾客,属太子宾客院。元亦置太子宾客二人,属詹事院。明代太子宾客秩正三品,与太子三师、三少号称东宫大臣,为尚书、侍郎加衔,间以祭酒、都给事中兼之。 太子宾客东宫官名。 职源宾客之名,起于西汉高祖末年,吕后采太子少保张良计,延请商山四皓为宾客,以辅翼太子,但未为官名。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以宰相兼宾客。唐高宗显庆中(656—660)始设太子宾客官,唐玄宗开元间定员四人(《汉书·张良传》)、《新唐书·百官志》4《东宫官》)。宋朝至道元年(995)八月始置太子宾客,他官兼(《宋史·太宗纪》2)。 职掌训导调护太子,多以执政官兼充(《分纪》卷27《宾客》)。 官品从三品(《通考·职官》21《官品》)。 太子宾客文阶名。北宋前期京朝官本官阶。元丰三年九月新订《元丰寄禄格》,罢其本官阶。秘书监转太子宾客,太子宾客转工部侍郎(资料出处参“大理评事”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