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太子中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太子中允 太子中允官名。后汉始置。此后历代沿置。佐左庶子掌侍从规谏、驳正启奏等事。《资治通鉴·唐纪六》:“六子中允王珪。”胡三省注: “《唐六典》曰: 后汉太子官属有中允,在中庶子下,洗马上,其后无闻,唐始置太子中允。” 《旧唐书·职官志三》: “太子左春坊: 左庶子2人,(正四品上); 中允2人,(正五品下)。左庶子掌侍从赞相,驳正启奏。中允为之贰。” ☚ 太子正字 太子府史 ☛ 太子中允tài zǐ zhōng yǔn官名。为皇太子属官,掌侍从礼仪驳正启奏等事。东汉太子属官中有中允一官,职在中庶子下、洗马之上。汉制,太子五日一朝,其非朝日,则使仆及中允朝,请问起居。唐代中允掌侍从礼仪、驳正启奏,并监药及通判坊局事;若庶子缺,则监封题,职拟黄门侍郎。其后辽朝等曾置。见《通典·职官十二·太子庶子·中允》、《辽史·百官志三·左春坊》。 太子中允官名。东汉置,为东宫属官,位在中庶子下,洗马上。一说即太子中盾别称。唐朝置为太子左春坊次官,佐太子左庶子掌侍从赞相,驳正启奏,监省封题,员二人,正五品。 太子中允文阶名。北宋前期京朝官本官阶。转太常丞。特旨转秘书郎、著作郎、宗正丞。元丰三年九月新订《元丰寄禄格》,以阶易官,其官名改为通直郎(资料出处参“大理评事”条)。 太子中允宋前期阶官名。 职源东汉太子官属有太子中允之职(《宋史 ·百官志》下《太子仆》、《通典 ·职官典》12《太子庶子·附中允》)。 职能宋前期为文臣迁转官阶,无职事。元丰新制,易为寄禄官通直郎阶(《宋史·职官志》9《文臣京官三师叙迁之制》)。 官品宋初依唐制,与左右赞善大夫、御史中丞等同品,正五品下。《宋史·舆服志》4:“隋唐冠服皆以品为定,盖其时官与品轻重相准故也。今之令式,尚或用品,虽因袭旧文,……则太子中允、赞善大夫与御史中丞同品。”(参《旧唐书 ·职官志》)元丰改制后,此官废罢,故《官品令》均无其名。 省称中允。《宋史 ·苏颂传》:“秀州判官亦可为里行,不必更改中允也。”《石林燕语》卷1:“王荆公骤用李资深,以秀州军事判官特除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