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仆寺卿 太仆寺卿官名。南北朝时期北齐始置。以后历代沿置。太仆寺执政官。(见: 太仆寺) ☚ 太府少卿 太仆寺丞 ☛ 太仆寺卿官名。北齐始置,为太仆寺长官。隋唐时为太仆寺长官,从三品。掌国家牧及车辆等事务。宋于神宗元丰年间复置。清末废。 太仆寺卿官名。秦汉有太仆,至南朝梁陈与北魏始称太仆卿,北齐称太仆寺卿,为太仆寺的长官。历代沿置。唐制,太仆卿一人,从三品,国家举行大礼及皇帝出行时,太仆卿供备车驾。每年汇总各牧监所报籍帐,上报尚书驾部,以定其属官考课的成绩。参见“太仆寺”。 太仆寺卿寄禄官、职事官。
职源与沿革西周有太仆正(《尚书·冏命序》)。太仆卿之称,后汉已有,但“卿”字不必入衔;至梁天监七年(508),以太仆卿为官衔。太仆寺卿始置于北齐(《后汉书·百官志》、《隋书 ·百官志》上、中)。北宋沿置。
职掌❶宋前期,无职事,为文臣寄禄官名。元丰正名,光禄卿以下诸卿阶,易为中散大夫(《宋史·职官志》9《元丰寄禄格》)。 ❷元丰新制,为本寺长官,掌车辂、厩马之政令(《宋史·职官志》4《太仆寺》)。
品位❶宋初因唐制,唐时为从三品上(《新唐书·百官志》4)。 ❷元丰改制后为从四品(《职源撮要·官品》)。其杂压,在光禄寺以下七寺卿中,位于卫尉卿之下、大理寺卿之上(《宋史·职官志》8《元丰以后合班之制》)。
编制元丰新制为一员(《通考·职官》10《太仆卿》)。
简称太仆卿。《却扫编》卷中:“宗室令铄为太仆卿,性勤吏事。”《分纪》卷35《太仆卿》:“国朝《元祐官品令》,太仆寺卿从四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