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神针❶针灸书。1卷。撰人佚名。约成书于18世纪中 (清雍正年间)。又称太乙针。原是在药卷灸法的一种形式即雷(神)针的基础上调整了原来的处方而重新命名的,有其一定的疗效和特点。本书简要地介绍了这种疗法。首载太乙神针方,次为用针法、人神禁忌、正面及背面穴道图及说明等。由于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故流传的各种刊本甚多,其中有不少改编本,增订穴位及歌赋而改易书名者。如《太乙针方》、《太乙神针灸法》、《太乙神针集解》等,内容大致相同。 ❷药艾条之一种。首载于《太乙神针备急灸法合编》。所含药物,各家记载不一。近代处方为艾绒、硫黄、麝香、乳香、没药、丁香、松香、桂枝、雄黄、白芷、川芎、杜仲、枳壳、皂角、独活、细辛、穿山甲等。制成后,长20厘米,直径1.7厘米,净重24g。使用时,点燃,用布七层裹之,按于应灸穴位或痛处。针热消失后即另换一支,以灸之局部温热为度。用以治疗风寒湿痹,痿弱无力,以及一般慢性虚寒病证等。 太乙神针tàiyǐshénzhēn❶药艾条之一。见《太乙神针备急灸法合编》。所含药物以檀香、山柰、羌活、桂枝、木香、雄黄、白芷、乳香、独活、硫黄、甘松、香附、丹参、细辛等为主。适用于风寒湿痹, 寒性腹痛, 痛经等。 ❷医书名。清·邱时敏编。撰年不详。主要介绍在“雷火神针”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太乙神针” 方法与有关的人体穴位。 太乙神针tài yǐ shén zhēntaiyi moxacigar; Taiyi moxa-sti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