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太乐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太乐署 太乐署古代掌管宫廷乐舞的官署名。属太常寺。源于周代之大司乐,秦汉之太乐令。北齐置太乐署,隋唐以后一般均沿袭设置,唯名称或作“大乐署”等。唐制,其职责为“掌调钟律以供祭飨,凡习乐,立师以教,而岁考其师之课业为三等以上礼部”等(《新唐书·百官志三》)。唐代之教坊,梨园等均属其管辖,故与唐代宫廷戏剧发展有较大关系。 ☚ 苏中郎 散乐人 ☛ 太乐署 太乐署唐代官署。属太常寺,设太乐令(从七品下)一人掌其事。秦汉时称大乐令,主管调合钟律、供宫廷祭祀宴享之音乐,并负责对乐舞艺伎的训练和考绩。署内乐士、舞郎、音声人盛时多达一万一千五百余人。署址在长安皇城太常寺内。 ☚ 清商署 鼓吹署 ☛ 太乐署 太乐署唐代官署。属太常寺,设太乐令(从七品下)一人掌其事。秦汉时称大乐令,主管调合钟律、供宫廷祭祀宴享之音乐,并负责对乐舞艺伎的训练和考绩。署内乐士、舞郎、音声人盛时多达一万一千五百余人。署址在长安皇城太常寺内。 ☚ 清商署 鼓吹署 ☛ 太乐署 太乐署官署名。南北朝时期的后齐始置,隋、唐沿置。掌祭祀大典时用音乐之事。《旧唐书·职官志三》:“太乐署:令1人,(从七品下);丞1人,(从八品下);府3人,史6人。乐正8人,(从九品下);典事8人,掌固8人,文武二舞郎140人。太乐令调和钟律,以供邦国之祭祀享宴。丞为之贰。” ☚ 太府监 太卜署 ☛ 太乐署官署名。北齐置,掌诸乐官及宫廷音乐的练习与演奏。以太乐令为长官,兼领清商部丞,属太常寺。隋、唐沿置,皆设太乐令二人为长官。 太乐署即太乐局。宋初沿隋唐之制称太乐署,英宗朝,避赵曙讳改称局(《宋史·乐志》1)。 别称❶大乐署。《宋史·乐志》1:“(乾德)四年六月,判太常寺和岘言:‘大乐署旧制,宫悬三十六虡设于庭,登歌两架设于殿上。’”《长编》卷80,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四月己卯:“出太宗《游艺集》并亲制乐曲、九弦琴、五弦阮谱,付史官及太乐署。”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