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皇帝远原指偏辟的地方,中央的权力达不到。现多借指机构离开领导机关远,遇事自作主张,不受约束。明·黄溥《闲中今古录》: “台、温处之民树旗村落,曰: ‘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由是谋叛者各起。” 明·王九思《中山狼院本》: “何处去伸冤,吃紧的天高皇帝远。”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因临清是码头所在,有那班油光水滑的光棍,真是 ‘天高皇帝远’,晓得怕些什么。” 天高皇帝远tiān gāo huángdì yuǎn原指中央权力达不到的偏远地方。语出明·黄溥《闲中今古录》。 元朝末年,封建贵族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由于他们大肆挥霍国库银两,国家财政终于入不敷出。元朝政府便将危机转嫁给劳动人民,巧立名目,增加赋税。民众交不出,就抓进官府痛打。当时“卖官”之风盛行,用钱买得官爵的富豪,转过来利用权力拼命地掠夺侵吞国家资财,残害人民。人民走投无路,不得不举起义旗,进行反抗。当时在浙江东部农民起义队伍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于是,人们便用“天高皇帝远”,说明离中央或主管部门远,不受约束。后多用来比喻在僻远地区,不遵守法纪的恶势力。 天高皇帝远见“山高皇帝远”。 天高皇帝远谚指在远隔千山万水的偏远地方,中央的权力难以达到,任凭地方势力各自为政,难以制约。也指邪恶横行,百姓无处鸣冤。《醒世姻缘传》一二回:“这东昌巡道衙门驻扎临清。因临清是码头所在,有那班油光水滑的光棍,真是‘天高皇帝远’,晓得怕些什么?” 天高皇帝远旧谓远离京城的地区,王法难以施行。多用以比喻无法无天。元《台温处树旗谣》:“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因临清是马头所在,有那班油光水滑的光棍,真是‘天高皇帝远’,晓得怕些什么。” 天高皇帝远见“山高皇帝远”。 天高皇帝远有冤无处申 天高皇帝远tian gao huang di yuan【口语】the sky is high and the emperor far away 天高皇帝远the sky is high and the emperor far away;law and government are far from here;while the cat’s away,the mice may play 天高皇帝远tiān ɡāo huánɡ dì yuǎn原指中央权力达不到的地方。现多比喻地处偏远的地区,胡作非为,无所顾忌。there is no help for it 天高皇帝远tiān gāo huáng dì yuǎn比喻地处偏远,国家权力达不到。 〔例〕他自以为~,没有谁能管得着,结果成了人民的罪人。 天高皇帝远tian gao huang diyuan旧时比喻中央权力达不到的偏远地带。后多指中央政令不能有效行使、往往自行其是的地区和部门。 【近】天高听远 【天高皇帝远】tiān gāo huáng dì yuǎn旧指偏远地区,中央势力达不到,法制不能推行,地方官吏可以为所欲为。 天高皇帝远tiāngāohuángdìyuǎn其他远离京城,王法所不能及的地方。袁静《红色交通线》3回:“实际上‘~’,谁也管不了他。” △ 常用于指偏远的地方权力达不到,法制难贯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