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天问天对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天问天对解 天问天对解楚辞研究专著。宋代杨万里撰。1卷。万里字迁秀,后人因其书斋名而称“诚斋先生”,有《诚斋集》。《天问天对解》即收在《诚斋集》中。屈原创作《天问》,一口气提出一百七十多个问题,唐柳宗元作《天对》,试图一一加以回答。杨万里因为“读柳文每病于《天对》之难读”,因而取前人注释“而酌以予之意以解之,庶以易其难云。”(《天问天对解》自叙)此书以“问曰”“对曰”的形式,分别列出屈原《天问》原文和柳宗元《天对》原文,然后又分别在《天问》原文和《天对》原文下,斟酌前人注释而附以自己对原文之理解。故《天问天对解》,实际是作者对《天问》《天对》两篇的训诂解释。其原文,一般以四句或六句为节,而注文虽长短不一,而以简洁明了为崇。全书纲举目张,清新自然,可以说是“诚斋体”风格在其学术著作中的体现。 ☚ 天问纂义 历代赋译释 ☛ 天问天对解宋杨万里(1127—1206)撰,十卷。万里有《诚斋诗集》已著录。万里于是编之“引”中云:“取《离骚》、《天问》及二家旧注释文,而酌以予之意以解之,庶以易其难云。”关于此书内容及特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曰:“是书取屈原《天问》、柳宗元《天对》,比附贯缀,各为之解……训诂颇为浅易,其间有所辨证者。如《天问》‘雄虺九首,儵忽焉在’,引《庄子》‘南方之帝曰儵,北方之帝曰忽’,证王逸注电光之误。特因《天对》‘儵忽之居,帝南北海’而之说。又如《天问》‘鲮鱼何所,鬿堆焉处’,独谓‘堆当为雀,鬿雀在北,号山如鸡,虎爪食人’,证王逸注奇兽之误。亦因《天对》‘鬿雀在北,号帷人是食’而为之说,未尝别有新义也。”《天问天对解》载《诚斋集》中,至明始有单行本。今有明崇祯十年古香斋刻本,民国六年(1917)丁巳南昌退庐刊胡思敬辑《豫章丛书》本。 天问天对解一卷。明杨万里(1127—1206)撰。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水人。宋高宗时进士。历任太常博士,宝谟阁直学士。孝宗时任广东提举平茶盐、提点刑狱等职。正直爱国,主张抗金。曾屡次上书指摘朝政,忤权相韩侂胄,因此罢官家居十五年,忧愤而死。诗初学江西诗派,后取法王安石及晚唐诸家,构思新巧,语言新鲜活泼,畅达易晓,自成一家,号称“诚斋体”。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誉为南宋四大家。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以写田园风光为主,亦有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天问天对解》是他研究屈原《天问》、柳宗元《天对》的重要作品,收入《诚斋集》卷九十五。《天问》是屈原的作品,《天对》是唐代柳宗元的作品。柳宗元是以“对”的形式逐节回答《天问》所问的问题。此书对《天问》、《天对》一并注释。其体例是:先列《天问》一段原文再加注释,再列 《天对》回答的部分,并加以注释;间杂王逸《楚辞章句》的注释,稍加评论。自 《天问》面世之后,只有柳宗元对屈原提出的各种宇宙、历史、神话诸问题作出回答。柳氏通过对答,继承发展,有时也批判了屈原在《天问》中表达的思想。它与《天问》在我国科学史上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所以杨氏将《天问》、《天对》合解是从实际出发的。通过两书的参照、互补,对两书都可以做出深入的阐发。《天问天对解》基本是根据 《天对》来解释 《天问》的,有时也在柳说的基础上加以发挥,表明自己针砭、讽刺之意。如注“天命反侧,何罚何佑?齐桓九会,卒然杀身”,便进一步发挥成败在于人事,非天命的思想,并斥责小人坏国。尽管如此,此书仍有一定价值。一、疏通了 《天问》、《天对》的艰难文字,有助于后人的理解。二、此书是较早从《楚辞》中分离出的单独注释本。对《天问》研究自成体系,有较大影响。此书对《天问》的研究也是不可忽视的著作。三、此书是较早对《天对》加以注释的著作,对研究《天对》具有史料价值,以《天对》原文与《柳河东集》中《天对》相较,使柳宗元集中《天对》版本更加完善。因杨氏是遵柳氏《天对》而注 《天问》,柳氏之误亦被杨氏因袭,如将“雄𧈭九首,倏忽焉在”之 “倏忽”,解为南北海二帝,与 《天问》句意不合,实属误解。《天问天对解》载《诚斋集》 中,至明代始有单行本。明崇祯十年(1637)古香斋刻本,清华大学藏。同年毛升、林学本刻本,南京图书馆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