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天问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天问台

天问台

位于城关镇资水之畔,桃花江东岸。台建于凤凰山上,峭壁临江,周围古木参天。古代传说,屈原曾登此山,向天发问,并写下光辉诗篇《天问》。清康熙《益阳县志》载:“相传屈原作《天问》于益阳之桃花江。考原放逐江南,作《九歌》于玉笥山中,山在湘阴(今属汨罗市),则《天问》作于此间,不为无据。”后人在此山建天问阁,阁高18米,五层,每层均有精雕彩绘。清道光年间,阁毁,今存“古天问阁遗址”碑刻一方。1981年夏,建亭护碑。凤凰山下资水边,有一块4平方米的巨石临潭,名曰屈子钓台,传为屈原垂钓处。山南2.5公里处有花园洞,洞内石鼓数座,传为屈原读书处。山北2.5公里,桃花江与资水汇合处,有擒龙塔,塔身全用花岗石砌成,高25米,呈八角锥形,建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亦为纪念屈原建筑。

☚ 2. 桃江县   3. 常德市 ☛
天问台

天问台

又名凤凰山,座落在桃江汇入资江的入口处。天问台原名桃骨山,传说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后,把吃过的一颗仙桃骨,扔到这两水会合处,化成一座青山,形状酷似桃骨,故名桃骨山。春秋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流放到此,住了一段时间,人们尊称屈原为凤凰神,桃骨山改称凤凰山。凤凰山是屈原作《天问》的地方,故又叫天问台。距凤凰山2公里为四面环山、林青水秀的花园洞,传为当年屈原的住所。洞口面朝桃花江,左右各有一个山嘴,宛如两扇洞门,进洞门有花园洞,是屈原行吟住宿之所。东面鸟嘴山,南面书房村,为屈原养鸟、读书处所。花园洞还存有一座古墓,传说是屈原之女女媭长眠之地。天问台下的资水岸边,有一块形如飞鸟的巨石伸向江中,它上依峭壁,下临深潭,据传当年屈原常来石上垂钓,借钓消愁,所以后人称之为屈子钓鱼台。也有人唤其天问石。钓鱼台半山腰,有一七级浮屠,塔高20余米,中空外实,全部用桃江花岗石砌成。

☚ 洞庭湖博物馆   桃花江风景区 ☛
天问台

天问台

位于桃花江风景名胜区,居桃花江镇潭码路东南凤凰山,桃花江与资江交汇处。原名桃骨山、桃谷山。山峰峭壁耸立,形似桃骨,俯瞰资水,前临深潭。境内林壑幽深,翠竹围绕,古枫峥嵘,香樟浓郁,气势雄伟秀丽。据清同治《益阳县志》载: “相传屈原作 《天问》于益阳之桃花江。考原放逐江南,作《九歌》 于玉笥山中,山在湘阴 (今属汨罗市)。事见《湘中记》、《广舆记》。则《天问》作为此间,不为无据。”人们尊屈原为凤凰神,遂改名凤凰山,建庙祭祀。山北麓有一块4米见方、形如飞鸟的青砂石伸向江中,上有天然大磐石平台,传为屈原作《天问》处,故名天问石、屈子钓鱼台。临江石壁上镌“天问台”三字,苍劲有力。山腰跃龙塔建于清道光十四年 (1834)。系八角七级楼阁式石塔,通高25.51米。每层有石檐,檐角呈鱼尾状上翘。顶层嵌楷书石碑,载建塔年月。山间有天问阁,五层,高18米,雕龙刻凤。阁内存“古天问阁遗址” 石碑。现已辟为天问公园。山南花园洞传为屈原行吟住处。洞口前朝桃花江,入洞有三闾桥。附近有鸟嘴山、书房冲、上马石、花园坳、古墓等胜迹,均与屈子传说有关。古墓则传为屈原之女女媭长眠之地。屈子钓鱼台与陕西宝鸡渭河岸边的姜太公钓鱼台、浙江桐庐清溪江畔的严子陵钓鱼台并称为中国三个古钓鱼台。

☚ 桃花江风景名胜区   洪山竹海 ☛
0001450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