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天演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天演论 书名。天演即进化。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序论与本论两篇的中译本。严复译述,并附案语阐述己见。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12月,部分译稿发表于《国闻汇编》,1898年4月全书出版。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败”,“弱者先绝”的进化论观点,激励中国人民变法维新,“自强保种”。宣传“天道变化,不主故常”,“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颂扬“争天而胜”,反对“任天为治”。乃近代比较系统、准确地向中国人介绍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基本内容的著名译作,对思想界产生了强烈而深远的影响。 天演论中国近代严复译著。原书名为《进化论与伦理学》,系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思想宣传者赫胥黎所著。全书由五篇论文组成,初发表于1893年。严将其前两篇翻译成中文,书前作序,文中有按语,名曰《天演论》。最早译本为1895年陕西味经售书处刊本,定本为1898年沔阳慎始基斋本,分上下两卷,共三十三篇。1931年商务印书馆印有《严氏译名著丛刊》本。该书介绍了达尔文、赫胥黎的进化论学说,又宣扬了把这一学说移用于人类社会的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严复在书中通过译文、序和按语,以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规律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奋发图存”、“自强保种”的人生观,指出:“天惟赋物以孳乳而贪生,则其种自以日上。万物莫不如是,人其一耳。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而“去者必不善自存者也”。所以“人欲图存,必用其才力心思,以与妨生者为斗”,才能“负者日退,而胜者日昌”。要在人与人、国与国的生存竞争中取胜、生存下来的基本条件,是开民智、鼓民力、新民德。在群己、个人与社会关系上提出了“开明自营”的合理利己主义主张,认为“生学之理,舍自营无以为存”,人人为己是合理的;但是在社会群体中人人自营己利,必影响他人之利,所以自营又要有一定限度。在苦乐观上,认为“人道所为,皆背苦而趋乐”,而苦乐又以其广狭之分而有善恶之别,“善恶视苦乐也”;己苦而利他人之乐则为善,己乐而使他人之苦则为恶,“摩顶放踵以利天下,亦谓苦者吾身,而天下缘此而乐者众也”,是最高尚的善行,倾向于“己轻群重”。该书在当时传播极广,影响甚大,至使“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中国民气为之一变”(《民报》第二号《述侯官严氏最近政见》)。 《天演论》清代最早翻译出版的西方进化论著作。维新派人士严复(1854~1921)译自英国赫胥黎著《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的前两章,附有按语,表述严复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并作序。光绪二十一年(1895)译成,1898年出版,分上下卷,共35篇。本书第1次系统地把达尔文的进化论引进中国,轰动了当时的知识界和思想界。严复通过本书的译述宣扬自强,论证“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念,呼唤国人从沉沦中惊醒,促进了变法图强和维新运动。 天演论 天演论清末哲学译著。二卷。清末严复译述。严复(1854—1921),初名传初,又名宗光,字又陵,又字几道。福建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光绪三年(1877)作为福州马尾船厂的船政学堂学生,被清政府派往英国学习海军。在英国接受了西方近代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光绪五年学成归国,曾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会办、总办等职。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他撰文鼓吹变法维新,创办《国闻报》,赞同戊戌维新运动。除了译有《天演论》外,还译有其他七本西方哲学社会科学著作,时人称为严译八大名著,对中国近代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严复的其他著作,曾收编为《侯官严氏丛刻》、《严侯官先生全集》、《严几道诗文钞》等。戊戌变法失败后,严复思想日趋保守。曾任京师大学堂编译局总办、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学堂监督、京师大学堂总监等职。 ☚ 适可斋记言记行 群学肄言 ☛ 天演论见“哲学”中的“天演论”。 天演论英国赫胥黎著,中国近代严复译述。分为上下两卷。译者愤于甲午战败,民族危亡,为变法图强而译是书。光绪二十四年出版。译文重在申明大义,不斤斤于字句。传播甚广,影响极大,致使“物竟天择之理厘然于人心,中国民气为之一变”。商务印书馆有《严译名著选刊》本。 天演论即“进化论”。 天演论二卷。英国赫胥黎(1825—1895)撰,严复(1853—1921)译。赫胥黎,英国著名博物学者。严复原名完光,字又陵,后改今名。复早年考入福建船政学堂,后被送往英国留学,学成后回国。从1895年起,他先后在《直报》发表了《论世变之亟》、《原强》、《救亡决论》、《辟韩》等重要论文。从1894年起,严复着手翻译英人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一书中的前半部,即“进化论”部分,在天津《国闻报》上陆续发表。1898年,全书以《天演论》之名正式出版。《天演论》大力宣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按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演进。严复在全书中共列了二十九条案语,发抒感想,强调国与国、种与种之间也是按实力大小不断竞争,弱者逐渐淘汰,强者生存发展;中国当时之所以屡败于西方,就因彼强我弱、如再不振作图强,必将亡国灭种,只要努力自强,就可得救生存。《天演论》及严复的这些案语,对处于民族危机中的中国人敲起了救亡图存的警钟,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天演论》共两卷,上卷有导言、分察变、广义、趋异、人为、互争、人择、善败、乌托邦、汰蕃、择难、人群、最古、进微等十八子目,下卷分能实、忧患、教原、严急、天刑、佛释、冥往等十七个子目,共三十五篇,每篇之后加案语。严复翻译《天演论》,以信达雅三者为重,译文别具一格,词句之间,不斤斤于字比句次。复译之前,先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其所译《天演论》,开创了中国近代翻译史上新的时代。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现存的主要版本有商务印书馆本等。 天演论严复翻译的英国赫胥黎所著《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的前两章。严复作序并加按语,表达中国应变法维新以救亡图存的见解,阐发“天道变化”、“不主故常”、“为变至渐”、“其迁极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进化论观点,号召人们“救亡图存”。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在天津正式出版,是中国近代最早直接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理论的书,风行全国,在维新运动中起了很大作用。 《天演论》tian yan lunOn Evolution→trans. 严复 (Yan Fu) 天演论清末严复译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进化论与伦理学》论文集的前两篇。 “天演”,即进化。译者作序,并附案语,以表达自己的见解。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正式出版。原书的主要论点是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进化的原因是“物竞”、“天择”;竞争的结果是“适者生存”, “优胜劣败”。严复翻译此书的目的在于说明中国如果顺应“天演”的规律,实行变法维新,就会“自强保种”,由弱变强;反之将要亡国灭种,为“天演”所淘汰。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唤起人们变法图强的觉醒,在当时起了震聋发聩的作用,不仅成为维新派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而且对中国思想界具有深远影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