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洼地洼地系指平原中与周围高差1至3米封闭或半封闭相对低洼的碟形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区。由于天津平原区地处“九河下梢”,地势低洼,历史上为滞洪区,素有“七十二沽”、“北方水乡”、“渔苇之乡”之称。区内大小洼地84个,大洼有20几个,面积约20万公顷左右。洼地是天津平原区内中最有特征性的地貌类型。洼地基本特征是:洼底高程海拔0.9~3.3米;一般在2.5米以下,坡降0.05‰~0.1‰;地下水埋深0.3~1.1米,矿化高度,一般3~7克/升;沉积物以粉砂、粘土质粉砂,粉砂质粘土等细粒物质为主;土壤类型主要为潮土。历史上,天津洼地与平原区水面分布是一致的。20年代,占水面45%是洼淀。50年代以来,由于气候变化及人为改造,昔日的洼淀已面目全非,除少数修建水库,大部干涸或围垦开辟为耕地,洼地自然水面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