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天津机器制造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天津机器制造局

102 天津机器制造局

洋务军工企业之一。1867年5月崇厚在天津创办,耗资20余万两,初名天津军火机器局,1870年正式称现名。筹建之初,引用英国技术设备,但成效不大。1870年11月,由李鸿章接办,大肆扩充,除制造各种军火外,还制造挖泥船、皇家游艇等,并设有水师学堂。1895年改称北洋机器制造局,对李鸿章巩固其北洋势力起了重要作用。1900年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后 “扫地无存。”

☚ 轮船招商局   湖北枪炮厂 ☛

天津机器制造局

简称“天津机器局”。清末官办的军工企业。1867年崇厚创建于天津。1870年李鸿章接办。生产枪支弹药,武装淮军。1895年改称“北洋机器局”。毁于八国联军之役。

天津机器制造局

见“天津机器局”。

天津机器制造局

天津机器制造局

清政府设置的较大近代兵工厂之一。同治六年(1867)恭亲王奕訢命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在天津创设, 称“天津军火机器局”, 开办经费银20万两。由英商密妥士(J·A·T·Meadows)筹划建立。同治九年改由李鸿章主持后,加以扩充, 改称 “天津机器制造局”。光绪二年(1876)所制造的近代军火产量较过去增加三至四倍, 且承修船舰, 规模、设备仅次于江南制造局。光绪二十一年后改称“北洋机器局”, 光绪二十六年为八国联军所毁。光绪二十七年袁世凯将残余机器设备迁山东德州建“北洋机器局分厂”, 逐步恢复、扩充。北洋政府时期改称“德州兵工厂”。

☚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民族工业 ☛
天津机器制造局

天津机器制造局Tianjin Jiqi ZhizaojuTianjin Arsenal

中国清朝末年清政府在天津建立的制造枪炮等军火的工厂,简称津局。它是清政府直接控制的、位于京畿的重要军事工业。同治6年(1867年) 4月,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在恭亲王的授意下,在天津创建该局。筹建时崇厚曾派英人密妥士(J.A.T. Meadons)赴英购买机器,又派人在天津城东选厂作为东局,择定城南海光寺为西局局址。曾建厂房42座,290余间,住房300余间,委派密妥士为总办。同治9年(1870年)天津教案后,崇厚奉命出使法国,由新任直隶总督李鸿章接办,改称“天津机器局”。至光绪21年(1895年),又改称“北洋机器局”。李鸿章接办后,即委派亲信道员沈保靖主持局务,以英国人麦克伊儿瑞斯接替密妥士。此后,几经整顿,不断扩充,成为北洋的主要兵工厂。天津机器局在崇厚主持时,设机器厂、火药厂、铜帽厂和铁厂。沈保靖主持时,增设碾药厂、铸铁厂、锤铁厂、锯木厂和机器新厂,并将机器厂改为洋枪厂。后船政大臣吴赞诚到局,又将铜帽厂改为枪子厂,增设药饼厂、镪水厂,另选蒲口等地为药库。直隶候补道员刘汝翼主持局务时,又增设卷铜厂和电气水雷局,并附设水师和电报学堂,雇用工人2000多人,成为规模略次于江南制造总局的大型兵工厂。
天津机器局创建初以制造火药为主,也制造林明墩枪,后来生产范围扩大到制造铁机、铜机、火药、炮弹、枪弹、铜铁诸器和水雷,其中以火药、枪炮弹和水雷产量较大。据北洋大臣裕禄在光绪25年(1899年)的统计,各项产品的一般年产量是:黑色火药65万磅,铜帽1500万颗,后装枪弹380万发,大小炮弹1.5万发。最高年产量为:黑色火药107.9万磅,铜帽2810万颗,各式炮弹400万发。仅光绪2年至8年(1876~1882年) 7年间,总生产火药480万磅,铜帽2.28亿颗,拉火88.4万只,各式炮弹29.6万发,各式枪弹960.8万发,林明敦后门枪520支和大小水雷1344个。此外还生产少量施涅德枪和制造小轮船。天津机器局的开办经费共为白银21.3万余两,常年经费自同治6年起由津海、东海两关拨给4成洋税,每年约25万两至50余万两之间,最高时达67万余两。光绪26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天津机器局毁于战火。

☚ 福州船政局   汉阳兵工厂 ☛
0000025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6:21